我看“碎片化生活”
科技进步,带来了工作的高效、生活的便捷,但也带来相应的“烦恼”。“碎片化”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有人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一步一步地被碎片化。也有人说,“碎片化”不是今天才有,只不过是今天更加明显罢了。
提起碎片化,最先想到的是:碎片化的传媒。这源于我近期研读的波兹曼所著的《娱乐至死》一书。没曾想二十年前的美国电视和网络媒介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们也甘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的社会状态反倒成了当今中国的缩影。“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波兹曼文章中的话使成长在碎片化生活中的我们震惊。人们都有这样的共识,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传媒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电视频道趋于专业化,这使得媒介对受众注意力的竞争日趋加剧。不少广播公司为了点击率而“奋斗”,为成为万众瞩目不惜一切代价。隐瞒事件真相,制造舆论爆点的行为致使人性中的向善也渐渐泯灭了。
阅读碎片化。把完整的一篇文章碎化成一个个“小片”,只关注某一片。有时“小片”到只看大标题上亦或是文章中的加粗部分——了解个大概。很多人著文反对这样的阅读方式,认为这种阅读方式,虽然可以达到广博,但达不到精深,而且易形成思维的惰性(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形成精力不容易集中、不愿深入思考的状态,不能生成有效思维,等等。此弊端的种种,不能说是空穴来风,也确有其事。例如,有报道称,三国演义的缩略版省略了人物的语言描写,而语言恰恰是了解人物特征的重要依据,这样做无法生动展现人物性格。但是,现在,一个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人们接触的“小片”自然不少,不能说“小片”占据了个人很多的精力,就必然出现以上的问题。如果,我们把“小片”当做线索,由此发散出去,可能会更好地扩展我们的思维。不能因为怕碎片化可能产生的问题,就否认信息的广泛带来的视角的宽广。就像,不能因为火灾,而否认钻木取火的艰辛的意义,抑制今后火的作用的发挥。
而且,如今,很多人工作学习非常繁忙,时间愈加宝贵,我们可以利用碎片的时间,在等车、坐地铁等的时间里,一片片的去读去经典名著,最终达到“整片化”的效果。
新技术终将打碎我们那些习惯的思维定势,建立起我们全新的视界,“碎片化”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现实。因此,我们对碎片化的认识,必须与时代的步伐相契合,合理“碎片化”,扬其长,避其短。身处“碎片化”时代,相信,我们能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深度思考,更从容的应对纷繁的碎片谜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