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的生活
21世纪被称为信息爆炸时代,生活中充斥的巨大的信息量令我们眼花缭乱。而这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有人给它下了定义——碎片化
生活主要是由我们对事物的记忆所组成的。碎片化既是指记忆是断断续续的,像碎玻璃一样散乱。
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不可能全都加以接受,因而,我们会有选择性地记忆,原来完整的文本我们可能只记下了感兴趣的部分,这是碎片化的直接体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今社会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是社会的趋势。
碎片化生活必不可缺的原因是媒体的多样化。现在的我们拥有了多媒体这一个概念,媒体的类型多种多样吗,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是日新月异,各不相同。不再像几十年之前,只有单一的收音机或是书籍。我们有互联网,有线电视,报纸,电子书……这些媒体的出现分割了人们的生活时间,于是生活的连续性开始分崩离析。
这是碎片化生活出现的物质基础,媒体推动了碎片化的进程,而人们思想的改变则是碎片化出现的导火索。
从前的人们接受着单一的思想教育,在历史中的大部分时间,国内都是封建的统治方法,国外虽然政治体系开放,但深受宗教的影响,因而人们的想法依旧是封闭的。现代化的社会中,人们普遍接受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即“个(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性化”,碎片化的生活则是迎合了人们的内心,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爆炸似的冲向整个社会。
然而,碎片化所带来的改变真的好吗?
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允许我们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情,但效率却不高。就像物理上说的,你绕操场跑一圈,路程很大,但位移为0、
我们得到的碎片化的知识对我们来说没有太大的用处,反而可能会蒙蔽自己,认为自己已经学的足够多了。而这仅仅是涉猎,我们不能了解那些需要时间静静体会的深层思想。
举个例子,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很流行转发文章。有些文章评论时事,有些讲述历史,也有些是在科普知识。这些文章就是碎片化的负面产物。为了能让读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读完,增加自己的转发量,他们将篇幅控制在1000字左右,删去许多重要的部分,非常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读。同时将自己的想法率性的写入文章,给予他人先入为主的感觉,人们不再自己领悟,也不再深入思考。
于是,有了碎片化这种快捷的获取信息和他人想法的方式,我们不愿去思考,去感悟生活,我们“享受”着碎片化的便捷,机械地接受着周围的一切。
但是,这样下去,再过50年,面对自己的下代、下下代,对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又能讲述多少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