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翻译行业在将来极有可能消失,原因是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有一天使得机器取代人类翻译。倘若粗略一看,或许会认为颇有道理,但是仔细深思一番却不禁生疑。
我们人类通过数万年的进化繁衍而形成的大脑,甚至我们自己也未尝研究清楚脑科学,可以说,我们对大脑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以翻译为例,一名优秀的翻译工作者,需要经过多年的刻苦学习,才能够运用语言,同时还需要汲取其他相关的知识,在翻译工作中通过思维的运动整合来输入和输出。若换成机器,它在短时间内掌握大量语言,通过运行程序迅速开展工作,它的效率的确高于人类,准确度看似也胜人一筹,但是没有思维的人工智能真的能翻译出古诗词的意境,翻译出作者的暗示意义吗?显而易见,目前做不到。人和机器都有“心”,只不过机器的心坚硬又单一,人心尚存在不同的价值观。也正是“心”的不同使得机器暂时不能够取代人,它们拥有“智”,却无法拥有“情”。也正是各式各样的价值观使得人有各式各样不同的思维,再有不同的思维导致了不同的行为举止。
比起担心人工智能取代人类,人类更该担心的是被它们超越。人与机器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丰富充沛的思维情感,当我们看到弱者,我们会生出同情心,会给予弱者提供帮助;当我们受到了帮助,我们会生出感恩之心,给予帮助者回报;当我们发现新事物,我们会生出创新之心,使得时代进步。每个人的思想行为彼此交织碰撞,构筑成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层次以及世界格局。如果人类削弱了对情感思想的重视,那么人类就会日渐趋于机器化(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或许我们获取了超高的智力,我们的科技成果无比辉煌,我们实现了星球转移,知道了宇宙的边际。可我们结婚只是为了生育;我们的学习只为了成绩,我们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我们发明的智能机器也越发先进。要知道,在完全比智能的条件下,人无法胜过机器,而那时,我们的心却和机器一样地刻板和单一,我们失去了原有的优势,那一天才会是人类被超越,被机器取代的那一天。
再来进一步说说人的思想情感,在制定法律时,我们以道德伦常来制约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用换位思考。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利用着“将心比心”规则。这里比的是人与人的心,人与人之间互异的价值观,道德伦常是综合了大部分人的思想而得出的对社会有利的大规则,它使得人们在此规则的基础上有了素质和文化。人际交往中“将心比心”使我们具备了“共情”的能力,它让我们有了对他人情感上的观察力、感知力和反应力。我们学会了如何以最有效、最合适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在沟通中能够获取到想得到的信息,利用获取的信息提高各方面到能力。做事即做人,学会“将心比心”才会深思熟虑,做事才可尽善尽美。
只有有了“心”才会有“情”,有了“情”,才使得我们成为了高级生物,能够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既有“心”又有“情”的基础上,人类才会不断地进步,人类才能够长存在世,我们已经走得够快了,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褪去了尾部,挺直了腰脊,但是请不要为了想要走得再快一点,从而舍弃了为人的根本,抛弃和遗忘了天地馈赠给我们的,最难能可贵的大珍宝——思维和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