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类与计算机
在科学技术与人工智能以超前速度发展时,幸运的是,如今的我们便生活于这个时代中。我们见证了地铁车厢中嘈杂的到站通知变成了液晶屏上GPS智能跟随;我们见证了苹果手机从输入密码解锁到指纹解锁再到智能识别人脸解锁;我们见证了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的搜索范围从狭小到宽泛……我们不可否认:人工智能确实让人类生活的品质更高,效率更高。人工智能让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类的思维。正如《一站到底》最终环节上场的机器人,除去为搜狗浏览器做广告不谈,机器人的答题速度已经深深震撼了所有人,可机器人终究是机器人,也会在没有完全录入题目的前提下因抢答而答错,也就意味着计算机是无法真正复制人类的思维而取代人类的。然而,不幸的是,正是由于计算机的利过大而隐藏了弊,人类已经渐渐产生了对计算机极大的依赖性。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
人之所以称之为人,而不是物,正是因为人拥有着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不会一味地只用一种方式思考问题,也不会从头到尾只拥有一种情感。可仔细想想,深深被计算机的便捷与呆板包裹的人类,是否真的还在坚持自我呢?
像前几年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事件,我相信不管是什么人,眼前映入的是一个年过半百,头发花白,苦苦呻吟而不得动弹的(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老人时,脑海中最快闪现出的情感一定是心疼与同情,一定是主观意识上想要将老人扶起的。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多数人选择了视而不见,选择了麻木走开,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那僵硬离去的背影好像写满了眼花缭乱的编程,最终得到了最利己的答案。
如同读一篇文章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行品味而是上网寻找答案,让机器帮我们分析文章,我们早已忘记了去体会文字带给人的力量,忘记了走进作者的内心,忘记了去发现书中的真谛……所以最终也没有享受到阅读带来的价值。又好比时下最流行的解压方式——旅游,人们总是提前在互联网上找到最佳的旅游景点才有目的性地前往,疯狂的拍照,发朋友圈的同时,有没有真正想过旅游的真正意义与价值?还是旅游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早已从单纯的游山玩水演变成了盲目的炫耀心理?
这些问题的确值得我们去思考。计算机能给我们普遍的标准答案但无法进入人心,挖掘每个人不同的想法;计算机能告诉我们景点的地理位置但无法指引人类心灵的方向,也无法让我们领略到景物背后所暗藏的文化底蕴;计算机能够告诉我们最便捷的方法但无法击垮我们内心的善良与温暖……
人类的思想本就复杂多变,也独具特色,正是因为人类拥有了情感,无论善恶,无论大小,才使得人与人之间有着和谐亲密的联系。人类应善于利用计算机,但切勿让计算机玩弄人类,被计算机所覆盖的思维,后果不堪设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