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
有这样一个故事:清代乾隆年间,有两个书法家,一个极认真的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笔每一划都酷似某某,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李白的。这不禁让我想起了“邯郸学步”的故事,这个书法家不正像那位去邯郸城学习走路的青年吗?
而另一位书法家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要求每一笔每一划都不同于古人,做到自然。和他十分相似的有梵高,他极抽象的笔法在当时是十分新颖的,简直就是“前无古人”,但他过分的新颖致使那时的人们无法接受,也导致了他潦倒的一生!
以上这些例子都十分极端。第一位书法家如果将几位古代名家的特点集于一身,博采众长,并且形成一套新的书法风格的话,也可能获得成功。
相反的,如果第二位追求自然的书法家只是一味地讲究不同与随性,而不去学习古代名家的成功之处,不形成自(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己的一套书法风格,可能最终要面临失败!
齐白石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古代的名家之所以流芳百世,是因为他们都有过人的成功之处。所以,模仿别人并不是不可取的,但是,模仿的与真迹别无二致了,反倒迷失了自己,得不偿失。另外,这条路也十分艰难,因为大家的成功之处是无法轻易模仿的,更别说别无二致了;而且这条路走的人很多,做出优秀的成绩会很难。
而第二位古人呢,想成功就简单些。形成自己的风格很简单,但不落窠臼就没那么容易了。如果在一个人人都模仿古人的年代,第二位书法家容易极盛一时;如果在一个人人都创新的时代,那第一位书法家更能独领风骚。
其实,还有一条更好的路,就是这两个书法家相互学习,在古人笔法的基础上创新,创造出属于他们二位的书法风格。这就是“不落窠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