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
老子道:“知足之足,常足矣。”意在说明人只有知足,才能快乐。
那么何以见得?
比如苏东坡,他一生任途坎坷,在巨大的浪里不断地沉浮,但依旧过得逍遥自在,不为波澜所打击。为什么?因为他知足啊,即使只有一箪食,一飘饮,他也能从容地道出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即便途中遇风雨,他也能吟咏自若,缓步而行,欣赏风雨的美景,在同行的人都忙乱之时,只是潇酒地往前走——“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权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面对突出如其来的遭遇,不怨天,不尤人,沿途的崭新风景,不才是自然送来的礼物吗?也许就是本着这样一种知足的心,苏东坡也才能在经历大起大落后,还能自若地游历山河,抛开功名,踏遍烟火地,觉得人间值得。
再提陶渊明。最熟知的便是其《饮酒》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居住田园,每日只是与自然相处,自给自足,归途中的一座山,偶然采得的一朵菊花,在他眼中便是十分美好之(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事,他抛弃了官场,抛弃了荣华富贵,锦绣霓裳,没有了琼楼玉宇和山珍海味,他所拥有的仅仅是乡村的一间破烂的茅屋——但在他,他拥有的何止他所抛弃的?他拥有整个自然!归途中山鸟作乐,一瞥就见到南山,路上鸟语花香,抬头,是屋上升起的炊烟缕缕。他有的何其少,又何其多!于是陶渊明满足其间,过得洒脱又无虑。
再者如独守陋室的刘禹锡,虽称”陋室”,其间却与鸿儒作伴,素琴金经相与,陋室中也可以乐在其间;柳三变“偶失龙头望”,却能抛开杂念,回归本真,落第又如何?何况青春只一饷!于是他只愿让浮名都去了,只留下浅斟低唱,乐于其间,就算过得庸俗平凡,只要快乐,又有什么不好?他们知足,所以常乐。
如今我们的生活不也是如此么?就算现在生活苦多于甜,但只要想到苦中的甜——哪怕只一点,不也为平淡无奇的日常添了多彩的一笔吗?收获甜的时候,我们不也很快乐吗?所以何不知足?何不珍惜?只有我们真正为自己所有的而满足,才能常乐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