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城扎染
一个宽敞的天井,四面房屋翘起的木制飞檐,随风飞扬的扎染布以及从天井中看见的无云蓝天,这就是张家大院,我们在旅途中来到的一家手工扎染作坊。
我们在村口认识了小白老师,她那张宽瓜子脸上露出的微笑欢迎着我们。“这里就是周城了,”她示意我们望向四周,“我们一会儿就会去扎染。”
我们跟着小白老师来到了张家大院,这里的砖块都有上百年的历史。
“扎染的第一步,就是要认识染材。”小白老师向我们介绍完各种染材之后,就带着我们向山地进发。一路上,我们认识了密蒙花、小杮子、假酸浆等植物,可最有意思的是艾草,它匍匐在杂草中,摘下一点儿,在手中揉搓后有一股奇妙的味儿。用它染出的布料像绿茶刚泡下去时的颜色,比它叶片的淡绿更加清澈。
认识了染材,就该轮到我们动手了。我们在许多样图中选择各自喜爱的图案,用棉签蘸着碘酒,把图案在布上用间距均匀的点描下来,这是为了下一个步骤作准备——用针线把点串连起来,然后用末端留出的线将图案扎起来。“这是为了在染的时候,给图案留出白色的轮廓。”小白老师边使用针线给我们示范,边给我们讲解。
这还不简单吗?我看着小白老师的示范想到。实际上,我们缝线还是比较简单的,可是这个地区这个季节特有的大风让我们缝了好久。每一次下针时,风会把轻柔的白布吹皱,粘到我们手上,手中的线歪歪斜斜的。不过,在我缝好一朵四叶草时,安安才缝了两片叶子,这说明我缝得挺快的嘛!
在用线把整个图案缝过一遍后,就到了整个流程的关键部分——收线。不过,我们的收线还是一个叔叔给完成的。他看上去中年了,但双手十分灵巧,一针一线上下翻飞,针线如同在布上游动。没过一会(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儿,收好的线将整块布团在一起,虽然看不出来图案,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已经想象出了成品的画面了!
下一步就是我们期待已久的染色了。在白布进染缸之前,还得煮一煮。这时的布料看上去都是一个样儿,只有通过挂在布上的号码牌,才能分辨哪块布是谁的。
煮好后,我们进了染房。这是一间窄长的房间,地板上有些许蓝点,水从大盆子里流了出来,一桶桶大缸盛着泛着泡沫的蓝色液体,大缸上是有复杂图案的等待晾晒的布。我对盆中的泡沫很好奇,还试着去碰了一下,在手指变蓝的那一瞬间,泡沫塌陷了,但见蓝色的水面。实际上,板蓝根制出来的染布是绿色的,可是在接触到空气的一刻,它从绿向蓝转变,在空气中待一段时间,它就会氧化成美丽的靛蓝。
“小姑娘,来染色啦!”在染坊工作的老婆婆吆喝道。我立马跑了过去,看着我的“99”号布从染料的绿奇异地化成了老婆婆围裙上的深蓝。出染房时,我看见缸中的板蓝根叶,想起了小白老师的话:“板蓝根的叶子摘下来要浸泡一段时间,还要经过许多工序才能用来染布哟!”看着帮我染布的老婆婆,她估计七八十岁了,粗树皮般的脸上嵌着一双细细的眼,目光专注,双手戴着橡皮手套,将我的方巾在大染缸蓝色的液体里翻滚,看上去,很悠闲,从她的眼神可以看出,她正在认真地对待我的方巾,就像她这几十年来对待经过她手中的每一块布一样。
经过几次漂洗和皂洗,我的方巾挂在了天井中的长绳上。两片四叶草格外清晰,而剩下的部分也不只是蓝色,渐变的斑纹点缀着对称的两个角,白色的部分透过阳光,在风的轻抚下缓缓飘荡。我对这里的记忆,不只是所见所闻,更是我亲手一针一线缝制出来,在周城扎染的两片叶四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