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感想
同课异构活动是非常值得一线教师参与的教学活动,它具有很多的直接性和对比性。对讲的老师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有同行的压力;对听课的老师而言,有更大的趣味性,因为正好可以看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教师怎样展示其教学技能,欣赏每个教师的教学魅力。
本周有幸在本学校直接参与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用三节课的时间,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讲课。由于是同课异构,而且是异地讲课。三位老师都做了认真的准备,他们的制作的课件精美,课件中有视频、音频等资料。显然是做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光是搜集资料就费了很大的劲,显示出对本次讲课是极为重视。
三节课听完之后,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一节课应该围绕什么来进行教学?经过对比,思索,觉得还是应该围绕重难点来进行。在重难点确定之前,应该确定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这个是每个老师非常熟悉的字眼,但是,却往往被大多数老师所忽视。今天讲课的三位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出示方面都有所疏忽。A、C老师出示的三维目标不够全面,B老师则是目标设计太多,显得极为冗长。而且,在后面的讲授中也没有将教学目标吃透,时间在重难点分布上不很合理。这说明,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围绕(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什么来备课?当然是教学目标!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教情、学情。
对于教学目标的出示与否,先前已经做过详细的论断,这里就不再赘述。但是,在备什么的环节上,却要再进行叙述。备什么?就是要备本节课的重难点!那么本节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四次战役。本节课的难点是什么,就是渡江战役后全国的影响,对全国统一的影响,这个是本节课可以值得老师们发挥的地方。A老师在讲述的时候,在本节课的结束部分,运用了一个中国“China”的图形。其中的点,表示台湾。应该说,是很值得教师激情的地方。但是,却显得很是突兀。原因就在于,A老师没有将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充分的挖掘好。虽然找到了一个好的素材,但是没有很好的衔接好。显然是将难点忽视了。C老师则做的很好,通过一个问答题的形式将这个难点很好的突破了。而且,C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脉络很是清楚,学生也熟悉老师讲的方式。学完之后,本节课的知识点就都记住了,不用任课老师再进行补充。
总体而言,A老师课堂设计是特色;B老师多次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特色;C老师条理脉络清晰是特色。每节课总有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一眼就看到不同点,这就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