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文化长河
似乎只要谈起中国传统文化,一连串亘古不变的修饰词就跟着来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兼容并蓄,和而不同……那么,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是否仍然具有如此气势恢宏的特点呢?
就近代史而言,文化也经历了一场又一场惊世骇俗的考验,抑或是洗礼。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到曾李的洋务运动,再到康梁的维新变法,孙中山的辛亥革命,鲁迅胡适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无不对文化有着相当猛烈的冲击。
传统文化中的“孝”是中华民族固化的伦理道德观念与行为规范。“孝”是维护宗法秩序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它维持了群体的整体发展,但即使是这样被人们所广泛接受的、具有相当长的历史背景的文化,也依然有其不合时宜的陈旧糟粕。“割股疗亲”、“卧冰求鲤”这些旧式孝道早已不能与新时代接轨。而这些旧式文化面临着被淘汰时,正是中国走向全新的文化领域的时刻。文化碰撞所出现的新成果固然喜人,但伴随而来的文化混乱和价值观瓦解却不容乐观。西方的各种文化甚至被文学精英们拿来衡量中国现实,这似乎片面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中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经济政治基础,居然渐渐拜倒在新的政治要求之下。
从来没有人可以说某种文化具有(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绝对的合理性,关键是如何做到缩小不合理性。要学会保持传统的简朴,养成未雨绸缪、居安思危的品质,懂得艺术的自然审美,达到崇尚精神享受的至高境界。这些往往是西方文化所缺少的,而又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富含的。
文化需要带着理性思维去接纳,不能摒着“拿来主义”片面接受,这样只能使文化混乱而不可收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就像一条河流,不可能停滞不前,在滚滚的时代洪流中,文化也奔腾向前。保护好珍贵的文化传统,并汲取其中的精髓,因为它们是新的文化发展的基石。有了它们为基础,新的文化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营养滋补,并获得有机的生长。以优良的传统文化为内核,才能取西方文化之精华,去其糟粕,将优秀的西方文化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更能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传统文化的宽容与博大,显现其深厚的价值底蕴。有了持续的文化创新,文化长河才不会干涸。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丰富多样的形式,习俗、观念、建筑、语言、文字等等,都承载着一个巨大的文化宝库。我们只有保持对文化本质及优劣的清醒认识,才能在理解文化的道路上体会民族骄傲,才能在创新文化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