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的变质
如今在网上“XX就是任性”的造句可谓铺天盖地,但是谁又知道任性的真面目?
“任”意为放纵,“性”即个性或秉性,“任性”在我的印象中本是对个性的放任对秉性的执拗,可当下任性这个词语在网络的传播下杂糅了拜金。粉丝这些现在风靡的观念,从而使任性变了味,失去了对本心的执着。
任性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现代繁忙的生活中我们依托任性可以制造继续生活的动力。因为也是精神世界逃离现实的深度冥想。梭罗在《瓦尔登湖》写道“我宁愿独自坐在一只南瓜上,也不愿拥挤地坐在天鹅绒坐垫上。”现代也有同样类似的句子,只不过变成了“宁愿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梭罗的任性天高云淡崇尚自然,而现代人鄙俗的任性简直不堪入目。“奋不顾身的爱情,说走就走的旅行”不才是真正任性的方式吗?
“粉丝文化”是“任性”变味的推手。人们对“任性”和粉丝文化的信任扼杀的语言的魅力和奇妙的想象力。还记得几十年前由血泪编就的文革吗?那时的人们人手“红宝(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书”,连日常的生活和书信都大量使用“语录”,甚至写一封情书每个人都能猜到开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了一起……”人们对某件事的崇拜让人失去了自我思考,如今“任性”一词的变味不正是如此?谁在说“XX就是任性”之前思考过何为任性?任性本无错,不可取的是其背后暗涛汹涌的粉丝文化。
而任性变质的根本原因则是社会发展中经济与文化脱节的阵痛,过去中国经济的发展世人皆知,可文化精神的贫瘠却像是巨人的一条短腿,看起来如此不协调,中国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近代的白话运动,文革中严重的被打击,所以如今人民手中的钱多了,但因缺乏文化素养,不会享受精神愉悦,只能用金钱堆积物质享受,这才是任性变质的病根,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想根治“任性变质”,其实是对本心的回归,回归健康,个性,平和,个人要关注自然,热爱生活,自己的个性释放才是真正的任性,社会也需要发展文化软实力,为人们享受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提供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