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是门学问
从小到大,我们便对生气有着多种层次的理解:发怒、抗拒、烦躁……生气是我们最寻常不过的一种情绪表现,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不同的环境下,也有着对其各方面的使用。因此,生气,乃是一门奥妙非凡的学问。
那么,在每次选择生气与否时,我们该如何在红绿灯之间做出抉择呢?
“我们理应生气。”台湾作者龙应台表达出这一观点,面对着糟透的环境、恶劣的社会风气、懒散的治安管理。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生气。此般生气,不为别的,只是维护一些本应属于自己的权益,对那些侵占自己权益的行为做出抗争!
爱默生曾经说过:“你的善良,必须有点锋芒”,不生气,意味着对某事某人的谦让与尊重,但当自身利益与尊重受到侵犯,被以不公平对待过后,我们还能保持着沉默吗?此时我们应当生气,面对校园欺凌,我们应该生气;面对欺诈撞骗,我们应该生气;面对弄虚作假,我们更应该生气。过分的容忍和退让,往往成为别人更得寸进尺的理由。而生气,恰能打碎怯弱和安妥协,给那些肆无忌惮的人们一个响亮的耳光!由此可见,生气是门学问,在我们有必要生气的时候,它是一种不能低声下气、不能纵容邪恶、委屈求安而(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方式。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句话一度被奉为至理,也是让无数人不生气、不发怒的一碗心灵鸡汤。生气,看似简单,眉头一竖,眼睛瞪圆,瞳孔睁大,便有一副能令人望而生畏的恐怖。但在我看来,把气生好,却是门大学问。无缘无故地生气,莫名其妙地发火,往往会让人害怕,避而远之。在谈话时,生气的一方往往更容易失去理智,而导致单方面的泼骂又或者两方面红耳赤,青筋暴起的对喷。没用在点子上的生气,往往让事情的结果变糟,让当事人不快。而当我们能平息下怒火,在能表达出自己生气时,又不以语言暴力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最后才能有好的结果,我想,这才是生气的魅力所在,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
综上所述,生气与否,取决于个人所需和所处环境的影响,生气与不生气,都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我们要做到的不是息事宁人,也不是咄咄逼人,此中便透露出生气的学问。
如果将人性比作一只猛兽,而修养、学识可能就是在外面关着的牢笼,但绝不是束缚手脚的枷锁,在该生气时,人就应该猛声出闸,维护自己的尊严,在不该生气时,人在里面吼上两声,识相的人也会低头,赶紧离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