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在读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的旋律还在耳边,但待我回想,却发现这首歌的流行也是2014年的事了,让我不禁发问:时间都去哪儿了?
在12月24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起调查:2018年,你的文化时间都去哪了?引发网友热议:有说打各种游戏的,也有说因刷微博、抖音和逛淘宝而浪费了时间的,更有甚者坦言说时间都花在手机上看电子书了,通常情况下大学生看专业书是为了准备考试,不考试就忙着追剧,也有的一边读书一边收藏纸质书,看《人民日报》,参观博物馆、游览祖国大好山河等等。但就调查结果可以发现,不用学习的00后、90后,不用工作的80后、70后,他们的闲暇时间大多花在看手机上。
面对这个问题、这个结果,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吗?学生一到周末,放假就拼了命的看电视、玩手机,上班族一过了工作时间就恨不得把脸贴到手机上去,也就是所谓“低头族”,在你每一个“低头”的瞬间,你的时间就注定离你而去。你又曾花了多少时间,了解、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更不用说世界文化了。
有人统计,中国人年均读书不足5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人均40本,俄罗斯人均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也许这些统计并不准确,(52xx.cn温馨提示:注意用眼,休息一下眼睛吧!)但我们从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中,不难发现中国人不喜欢看书。曾有人说,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火车上等,很多人都在静静地看书读报,而在中国的这些场合,人们要么聊着天,要么睡觉,更多地是在看手机、平板,鲜少有看书的人。
读书是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而这种习惯要从小培养。可是多年的应试教育,让很多家长和老师认为学习就是做作业,因此,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叮嘱学生“回去把作业做好”,家长督促孩子“作业写完了没有”,极少有人问“今天读什么书了”。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而在这个盛行文化快餐的时代,流行“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再以更快的速度将它遗忘”,由此,需要静心凝神才能完成的阅读过程,似乎显得“不合时宜”了。与当下纷繁的生活相对照的,是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空虚的抱怨。面对普遍存在的浮躁现象,阅读是治疗此疾的绝佳办法。
早在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接受专访时谈到:“今年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时间当然都被工作占去了,但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它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
让我们走进书香的世界,让“人生”这本书变得墨香缕缕,书香怡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