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正是你度过周末的方式
文/梁爽
1
有同事说“我周六周日都睡到中午才起,感觉双休日变成单休日”,有同事说“刷刷手机,看看综艺,也没做什么一个周末就过去了”;
有同事说“在家葛优躺,躺得头昏脑胀的,饿了点份外卖”,还有同事眼神空洞地回想半天,说完全没印象。
对于这些回答,我心里默默按下快进键;
轮到汀女神发言时,我的眼神里自动挥舞着荧光棒。
每当汀讲起她周末那些有意思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能减轻我周一的痛苦程度。
认识她两年多了,她周六上芭蕾课,周日上法语课。
除此之外,昨天她说她和某法国留学生组织了一个法语角;
上个周一她说她参加了一场很有趣的同城读书会;
上上个周一她说她在家猛刷美剧《西部世界》后感触颇多,我现在还记得她当时又想深聊又怕剧透的矛盾心情。
单单截屏这个聊天场景,也不难猜到,谁是我们之中段位最高的人。
2
我曾经读过日本作者大田正文所著的《休活》一书,什么是“休活”,顾名思义,就是周末休息日的活法。
作者是一家大型IT企业的职员,这位原先“没有朋友”、“公司家庭两点一线”、“对未来隐约不安”的宅男,利用周六周日的休息时间,培养兴趣爱好,拓展人脉关系,3年后变成主持各类学习会的达人。
在书中他自豪地晒成果,他主持过5个学习交流会,举办或参加过各类学习活动302次,每年与1000多人沟通交流。
生活更加缤纷,内心更加丰饶的大田正文,成为了“休活”生活方式的代言人和倡导者。
以前我听过一种说法,每晚利用好八九点钟,日复一日,能和别人拉开区别度。
但我更认同,一个人度过周末的方式,决定了与别人之间的段位差。
因为我平时下班到家已经挺晚挺累了,可能还得做饭、洗碗、泡脚、洗澡。
和配偶聊聊今天过得如何、打电话给远方的爸妈、偶尔处理工作上的杂事、我的洁癖配偶每天拖地隔天除螨时我也得搭把手……等忙东忙西忙完一看时间,十点左右了。
我写了《每晚11点前睡觉的人生,做到就是赚到》,所以我得早睡不能打脸;
我写了《每天5点起床的人生,我真的赚翻了》,所谓的赚翻了其实也就是走个量,每天早起1.5小时,5个工作日加起来才7.5小时,还不到我周末拿出一天来。
很多人都有同感,工作日过得超慢,休息日却转瞬即逝。其实,休息日将近占了一年的1/3。
拿2016年来说:双休2天×2016年有52的周末+2016年有11天的法定假日=115天(精确统计是116天)。
所以,想在人群中更有分辨率,别老是死盯着晚上的八九点钟了,时间完整性更强的休息日比你想象中重要得多。
3
在我身边,我见过很多通过优化度过周末的方式,从而优化了整个人生的例子。
像我这点小事就别提了(其实也就是利用早起和周末的时间,提升阅读量,拓宽思考面,写了很多文章,明年就要出书啦!)。
我的初心并不是要与别人拉开差距,而是要和以前的自己拉开差距。而且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本身就其乐无穷。
几年前我还在深圳工作时,有段时间周末一有空,就去深圳博物馆的改革开放展厅做讲解员自愿者。
有一天礼仪培训结束后,老师安排一位资深女自愿者上台做动员,当时我内心有点小抵触,干嘛把好好的培训掺入一股传销感,但顷刻间我的心就被彻底动员了。
我记得那位阿姨说她离婚后痛苦不堪,抱着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保持充实的初衷参加志愿者服务。
礼仪训练让她身姿保持挺拔,背诵台词让她没空胡思乱想,独自带团让她精神高度集中,身边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和微笑脸庞是她最好的悲伤稀释剂,值得一提的是,她还在志愿者中找到她的另一半。
她说每个周末让她的生活越来越有光。
我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的工作时间比较有弹性,要么算上周五,要么算上周一,加上周末两天,DIY成一个3天的小假期。
她从常住地乘飞机去机程2小时范围以内的城市,比如北京、上海等城市去看演出,看画展,看美景、看人文。
丰富的周末生活滋养了她,让她持续输出优质内容。
我每次去理发的工作室,店主周日不开张,看他的朋友圈,我知道他练长跑去了。
一下是杭州马拉松的全马成绩有进步,一下又是大连马拉松的半马成绩创新高,一下晒出60多岁的大爷跑马拉松的小视频。他是我朋友圈里的励志担当。
还有一个男同事,经常跟我们吐槽登山的装备费钱,但每次临近周末要组团登山就兴奋得像个男孩,皮肤越来越黑,身体越来越壮,现在的他与刚认识时那个瘦弱小身板简直判若两人。
4
怎样把周末过成一块擦去整个星期的身累和心累的海绵?
有人报名技能培训课程周末去上课,见缝插针地强化自己的工具箱;
有人周末作息规律、饮食正常、保持运动、亲近自然,给身体一个高效完整的充电。
如果你每个周末都是毫无新意的流程都是睡饱了就吃,吃饱了又睡;
如果你周末点开朋友圈里的小红点,看到别人过得丰富有趣而自己百无聊赖,不妨把周末作为突围平庸生活的突破口吧。
去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去获得一种扶摇而上的欢欣。
周末怎么过,会慢慢改变你人生的质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