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好好经营自己
作者:潘小潘
01
记得两年前的某一天,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来,没头没脑地跟我问了一句:“妈妈,你是家庭主妇吗?”
清晰地感觉到心里深处某个地方正在裂开,而我脸上原本挂着的笑容也明显有点僵硬,但我还是蹲下来问她:“亲爱的,你能告诉妈妈,什么是家庭主妇吗?”
“妈妈,就是像你一样,不用挣钱,不用工作,天天在家里呆着就好了呀。”孩子毫无城府地仰头向我描述。
末了,还补了一句:“妈妈,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天天在家里玩。”
那一瞬间,我的心里特别难受,像打翻了一个满满的盐罐子,整颗心咸得发苦。
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我根本没有办法睡觉,睡不着。
满脑子里反反复复出现的都是孩子那一句:“妈妈,家庭主妇就是一个什么都不用干,呆在家里带带孩子、做做家务的一个妇女。”
02
说实话,生了孩子之后,做为一个全职带娃的妈妈,在家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各种琐碎的家务能把你累得直不起腰。
但家务活儿说实话我并不觉得苦,当你的辛苦付出并不能得到你最重视的人对你的尊重和认同的时候,失败感无疑是巨大的,这才是真正的苦。
直到今天,写到这里,孩子当初那无心之语仍像一颗钉子一样,扎在我最软弱的心里,眼泪还是会控制不住地刷刷地往下流,不可否认,当时的我除了洗手做羹汤,其他方面确实是一个没什么大用的家庭妇女。
龙应台说:母亲,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的CEO,只是没人给薪水而已。
然而,一个为了家庭和孩子甘愿放弃自己一切的“家庭主妇”,这个词实在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按照国际上对全职妈妈工作量的算法来说,家庭主妇的工作也是所有工作中最繁琐,最劳心劳力的。只是为什么在中国来说,这就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贬义词呢?
以我个人的力量,我无力去与国情相抗衡,就像蚍蜉不能撼树一样,但是在孩子的眼中沦落为一个一无是处的家庭妇女,这对于我的打击,无法言语。
03
每一个全职带孩子的妈妈都是一个折翼的天使。孩子出生后三年的日夜陪伴,让妈妈们被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抛弃得妥妥的。想飞,但另一个翅膀被孩子绑得死死的,你压根儿就无法动弹。
当这个只会吃喝拉撒的“小糯米团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在她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视角和想法的时候,你又将面临新的难题。
父母的言传身教才是孩子人生路上最好的老师。虽然在家里全职照顾孩子是我和先生共同商量后的慎重决定,但听着孩子的话,我不禁也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努力奋斗。
我无意中看到这么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宰相妻子非常重视儿子的前途,她每天不辞劳苦地劝告儿子要努力读书,要有礼貌,要讲信用,要忠于国君等。
而宰相却是早上离开家去上朝,晚上回来则看书。
爱儿心切的夫人终于忍不住说:“你别只顾你的公事和看书本,你也该好好地管教管教你的儿子啊!”这宰相眼不离书地说:“我时时刻刻都在教育儿子啊!”
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我开始深刻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比起事无巨细地照顾她的衣食起居,我更愿意给她做一个榜样,一个积极上进的榜样。
特别是我生的是女儿,我实在不希望从她的妈妈身上首先学到:女人天生就应该在家里相夫教子。
这样的思想,想想都很可怕。
04
痛定思痛,我给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我买了很多书,白天看,晚上还看……
然后不停地写,刚开始的时候也只是发泄一下自己内心的苦闷,本能地不停地写了撕、撕了写,写了再撕……我想发泄一下三十多岁的中年女人被这个社会和自己辛苦怀胎十月几乎奉献了一切的孩子嫌弃了之后的压抑感。
而后,我开始有计划,有规律的写作,投稿、再写,再投……我也有意识地带着孩子一起观察身边细小的事物,发生在身边的小故事,再和她一起探讨。
命运总是会眷顾努力的人,我的付出也有了收获。逐渐得到一些大平台的认可,并成为了专职作者,当然也有了微薄的收入。
而和小家伙一起学习的生活小点滴也让她能以很流畅的言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我有意识地把自己写的文章放给小家伙听,让我惊讶的是,听到跟她自己相关内容的时候,她总是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和共鸣。
05
一次,在母亲节的时候,幼儿园老师特意为家长提前录制好的视频里,我终于听到了孩子口中不一样的声音,小家伙骄傲的对着老师和同学说:
“我的妈妈是一个作家,她很厉害哦,会写很多很多的文章,也会读书给我听。我以后也要像我妈妈一样当一个很厉害的人。”
那一刻,我哭惨了。
扬振宁博士说:“我的精神气质来自母亲。”
著名作家老舍说:“从私塾到小学,起码有百位教师吧,但是,我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从孩子还在肚子并未出生的时候,当他可以听到父母的声音,父母的言行就开始渐渐地影响孩子;当他呱呱坠地,睁开双眼,他就开始观察父母的行为。
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里都是最佳的模仿对像。每个家长身上都挂了一块无形的牌子:照我这样做。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所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
我想说,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执着地栽培自己。因为言教再多,也不如身教有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