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悲惨世界后感
读悲惨世界后感(一)
服刑19年的重刑犯,为什么能在一瞬间洗净了他罪恶的灵魂?当他的死对头面临死刑的危险时,他为什么会宽厚地救了他一命?为了一个可怜的小女孩,他是如何逃过警方的重重追缉,代她找到终身的幸福的?一切的疑问正是《悲惨世界》为你留下的谜题。
生存在“善与恶”的永恒主题中,《悲惨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喜爱,成为世界文学殿堂中一道绚丽多彩的风景。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将同情的眼光投向在社会底层苦苦求生的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进行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雨果以他细腻的文笔,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处于水深火热的人们地狱般的生活。虽然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他们的心灵是高尚的,他们心里都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爱。有了这种爱,一切都变得美好;有了这种爱就能抵抗痛苦,消灭痛苦。米里哀主教就是一位博爱的化身,他的宽容、仁慈,使冉阿让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一心向善。那位冉阿让救过的老人不也是充满着爱吗?他知恩图报,当冉阿让身处绝境时,帮助他度过了危险。
这正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只有爱,才能消灭世界上一切的不幸。”在现实生活中,爱也是到处可见的。博大的母爱,慈祥的父爱,同学们之间的友爱……
曾经有一则小故事令我深深震撼。故事发生在越美战争时期。一位美国记者正得意洋洋地欣赏他所拍摄的照片,猛然间,他发现有一个女人倒地的姿势不同于大多数人顺着脚步的惯性往前栽倒的,而是往下蹲。这位记者在惊讶之余仔细端详辨别后,发现她怀里抱着一个幼小的婴儿;如果她往前扑倒,就会压伤婴儿;往下蹲则不但压不着孩子,而且还能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遮挡身后飞弹的屏障。这位母亲在中弹倒地的一瞬,竟能超越物理的惯性,收住狂奔的脚步,做出保护孩子的最佳姿势——这是多么悲壮的母爱啊!当她的孩子遭受肉体或灵魂的灭顶之灾时,她却可以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
我歌唱母爱,歌唱这无与伦比的至爱!爱或是一句亲切的问候,或是严厉的责骂,或是人们之间的互帮互助,爱或许还是一个微小的动作……冉阿让死了,他安详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然而在他身后,却留下了一曲曲用爱编织的篇章,久久流传……
我总觉得要了解一本传世佳作除了要了解它的背景更应熟悉它的作者。大文豪雨果,在法国随处可见以其命名的街道、马路,作为法兰西的诗圣,他有着杜甫的现实主义情操,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虽然《悲惨世界》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立足于当时的黑暗社会,但它也是一部浪漫主义巨作。
全书以银烛台为线索,它照亮了冉阿让内心的黑暗,还它以光明的本来面目,终于使善良崇高战胜了厌世报复,而此书对于每位读者也是一盏照亮人性黑暗的银烛台。
“他走了出去,门如同刚刚自动打开一样,又自动关上,因为崇高的人总是有人甘愿受其支配的。”
冉阿让终于出现在了法庭,公开了他的真实身份,大厅里一片寂静;没有人能说得清自己的感受,他们受到了光的辐射。“我就是冉阿让。”这句话是一个启示,是一个为了不使另一个人替代自己受指责而舍身暴露自己的简单而又伟大的故事。在此之前他有过迟疑,他要放弃的是市长的美差,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牢狱之灾,他甚至有过抗拒心理,短暂的一夜使他白了头发,但这一切全在光明磊落的浩气中冷却了,他不愧为二肩担一喙的人。
生活中我们无法要求人们毫不犹豫地在自利与功利中做出最正确的决定,但在挣扎与思量后人应问心无愧。而生活中也确实存在着这样的人,他们平凡而又伟大。
低保人员杨阿姨生活十分困难,27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但当她捡到一万六千元人民币时,她最终将其上交居委。
夫妻双下岗,开一彩票摊,中奖彩票忘拿走,保留彩票还失主。
正如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所言:人性本就善恶共存。但我们应努力向善摈弃罪恶。
或许与雨果在逃亡中被他的情人用生命保护的经历有关,小说中爱潘妮用手为马吕斯挡子弹的一段尤为感人。“我不知道子弹会穿透我的手。”此刻,因为爱,爱潘妮不再将自己看作一个人而是一块盾牌;也因为这至深的爱使她自卑使她妒忌,她赶走了柯赛特,劫住了她与马吕斯之间的通信,她要拆散他们。当死亡向她走来,她最终将信交到了马吕斯的手里,她渴望的爱的回报已不再是占有而是死前的亲吻和他的幸福。
与其说人生是一个寻爱的过程,不如说人生是一个学爱的过程,学会如何爱自己,爱别人,爱众人,并在这三种爱中寻求一个平衡点。而爱就是人间最大的光明,有爱的地方便少了阴霾。
冉阿让在被爱中离开了人世,那盏银烛台指示他走完了他跌荡的一生。我们是否也应该拨出一点时间省视一下自己的内心,看清自身的黑暗面呢?我们又该以怎样的道德地线和良知规范自己短暂的一生呢?
读悲惨世界后感(二)
从法国浪漫主义作家雨果的笔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人,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冉阿让是一个纯朴的园艺工人,但由于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外甥忍饥挨饿,到街上的面包店里偷了一块面包,成了苦役犯,几次逃跑而被加刑,过了19年非人的生活。重新获得新生的冉阿让自以为重新获得自由了,可没想到他出到社会后,饱受人们的歧视。当他想报复社会时,米里哀主教却把他当兄弟看待,而且劝他做个正直的人,要勇敢的面对现实。米里哀主教的一席感人的话语,冉阿让重新拾起自信,来到蒙特伊,改名马德兰,革新了宝石生产工艺,开办工厂,成了富翁。冉阿让成了富翁后,经常帮助穷人,还不记前嫌,冒死救出了被马车压住了的福勒斯旺,并把他安排在巴黎一家女修道院当园丁。在他工厂做工的女工芳汀曾沦落风尘,后因病死去,留下孤女珂赛特,寄养在客店主德纳第家中,受尽折磨,临死前曾希望冉阿让能帮她抚养起珂赛特。可恪尽职守的沙威探长,他总觉得马德兰是一名逃犯,所以一直与马德兰作对,后来经警方查证,认为一名轻罪犯才是冉阿让,沙威正式向冉阿让说明事实并道歉,马德兰听说这个消息后,为人正直的他不想让别人替自己顶罪,于是便向法官自首,被判无期徒刑。他在土伦很受罪,趁救一名水手的机会,跳入海中逃走。逃走后,他来到德纳第家里,救出了可怜的珂赛特,前往巴黎租屋住下。可就在他们安定下来后,沙威又到处追捕他,冉阿让由于不想让珂赛特再次流落市井当中,便带着珂赛特翻过死胡同的墙,来到了女修道院的园子,遇上了在那里当园丁的福勒斯旺,就以福勒斯旺的弟弟的名义住下,珂赛特在寄宿学校读书。后来,冉阿让不想让珂赛特当修女,便搬到了普吕梅路住下。他们经常去卢森堡公园散步,邂逅大学生马利尤斯。马利尤斯的父亲跟随拿破仑参加滑铁卢战役,身负重伤,被德纳第中士救出,临终前交代马利尤斯要报答恩人。(www.52xx.cn)与此同时,马利尤斯与珂赛特相恋了。
冉阿让经常帮助穷人,这次他就准备帮助马利尤斯的邻居德纳第,可德纳第却向冉阿让勒索20万法郎,并纠集歹徒谋财害命。马利尤斯报了警,内心却十分矛盾:害人者是父亲的救命恩人,而被害者是自己心爱的人的父亲,他没有按照约定鸣枪通知警察。幸好,沙威及时赶到,制止了谋杀,逮捕了德纳第。可冉阿让却再次机智地逃脱了。
马利尤斯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1832年6月巴黎人民反抗7月王朝的起义。冉阿让觉得法国很不安全,便想带珂赛特到英国去,以避开警察的追捕。但是,当他看了马利尤斯写给珂赛特的信,毅然留下,到街垒去参加战斗。这时,沙威混进街垒里去刺探情报,被起义者俘虏,当起义者决定处死他时,冉阿让自告奋勇地说把他带到外边处死,可冉阿让到了外边却放了沙威,让沙威颇为感动。当冉阿让放了沙威后,发现马利尤斯身负重伤,背着马利尤斯在巴黎下水道里艰难地前进,偏偏碰到了逃走了的德纳第,德纳第看见了,以为冉阿让杀人越货,以交换下水道的钥匙来获取他认为冉阿让杀人越来的货。冉阿让走出下水道后,再次与沙威狭路相逢,冉阿让答应把马利尤斯送回家之后,就到警局。沙威放过了冉阿让,可良心与职责间的矛盾无法消除,于是投河自尽了。
马利尤斯与珂赛特之间纯真的爱情,不是建立在门第与金钱上的,所以他们决定在马利尤斯伤好后结婚。冉阿让看见珂赛特得到了幸福,便放心地把自己的58万存款给了珂赛特,自己仅留下500法郎。他不想连累小夫妻俩,宁愿牺牲自己,搬到外边去住,身体一天一天地垮下去。这时,德纳第想敲诈马利尤斯,对他说他看见冉阿让曾背着一个人走下水道,有杀人的嫌疑。从这告发中,马利尤斯得知冉阿让就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决心要把他接来一起住,可这时的冉啊让已到了弥留之际,他俩跪在病人的病榻前,握住冉阿让的手,看着这位平凡而伟大的人安详地离开人间。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冉阿让这个人物。他是一个勤劳正直、胸怀坦荡、乐于助人、以德报怨、品格高尚,是受苦难、遭迫害、被歧视的受压迫人民形象。第二喜欢的是米里哀主教,因为是他十分宽容,在冉阿让偷了他家最宝贵的银烛台,被抓获后,他仍能很宽容地原谅冉阿让,劝他做个正直的人,并把银烛台送给了他。可以说,冉阿让是因为他才没有去报复社会的,而是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我们做人也应该像他一样,学会宽容,让心胸宽广一些,包容一切。三是喜欢沙威,沙威虽然老跟冉阿让过不去,可这是他的职责,他恪尽职守是分内的事情,但他也不是完全没人性,在不能解决职务和良心的抉择的时候,他决定牺牲自己,成全冉阿让。因为他知道,只要他还活着,而冉阿让一天没死,他就必须逮捕他。在书中,有一个令人颇为可恨的人物,那就是德纳第。德纳第把珂赛特当女佣一样使唤,没有一点怜悯之心,而是一味地把她当狗一样看待,想想,那才是多大的孩子呀!这是对一个孩子多么残酷的摧残呀!而且,为了自己的利益,竟勒索冉阿让不止,还死抓着冉阿让的“尾巴”,来敲诈马利尤斯。可我们在憎恶他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为什么会这么做?首先,他勒索冉阿让,是因为他实在太贫困了,而又找不到好的赚钱方法,只能去干坏事。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穷人是根本就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富人,才能随心所欲地在社会中生存。而且当时的社会对社会底层的人抱有严重的歧视,根本就不给这些人生存的机会。
我们现在再回到故事的开头,冉阿让为了不让外甥们忍饥挨饿,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了5年的苦役犯,想想,苦役犯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失去自由,饱受歧视。再想想,一块面包要付出5年的苦役吗?从这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的法制是不公的!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衣着华丽的人随手拿一块面包,站在那里品尝面包,面包店的老板会十分凶恶地喊着捉贼吗?他一定是百般讨好这位衣着华丽的人,希望他能在他的面包店买面包的。还有一个事例可以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当冉阿让到德纳第家救小珂赛特时,衣着朴素的冉阿让走进客店时,德纳第夫妇对他十分不客气,什么东西都把最差的给他。可当冉阿让拿出大把钞票时,德纳第立刻换了一个人似的,对冉阿让必恭必敬,和颜悦色的,起初对小珂赛特十分凶恶,这时却变得对她比对亲生女儿还好。这些都充分地说明当时的社会穷人是永远被社会看不起的,而只有富人才有人格。
我们再说说马利尤斯与珂赛特的爱情,他们的爱情是十分纯真的,没有建立在门第与金钱上,可以说是幸福的。他们都深爱着对方,我们可以从马利尤斯去街垒战斗中可以看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马利尤斯知道珂赛特要离开法国时,十分伤心,因为他是个穷光蛋,离开巴黎,其他的地方都没法去,更别说英国了,一想到他从此再也见不到珂赛特,他便觉得不如去死了算了,于是他便决定去街垒参加战斗,希望死得英勇些。而珂赛特呢?她为了不让冉阿让知道,但是,又不忍心将马利尤斯置之不理,于是,她还是匆匆忙忙地写了自己的新地址托人给马利尤斯。可见他们是彼此真心相爱的。在这里,还有一小段爱情故事,也让人颇为感动。那就是爱潘妮(德纳第的大女儿)对马利尤斯的爱恋。可以说爱潘妮的爱是无私与伟大的,她知道马利尤斯不爱她时,起初想拆散他和珂赛特的,可后来,她乔装成男人混进街垒战斗时,见马利尤斯有生命危险,便勇敢地替她心爱的人挡了一枪,并在临死决定成全他的珂赛特,把珂赛特匆忙塞给她的信给了马利尤斯。可见,为了心爱的人连生命都可以付出,并且希望他能够幸福,这样的爱不伟大吗?
一本《悲惨世界》,让我领略到不同的伟大:冉阿让人格的伟大;沙威对待良心与职责的伟大;米里哀主教宽容的伟大;爱潘妮对待爱情的伟大。我相信,这些人的灵魂比起当时社会许多人的灵魂都要伟大!今天的人们也不得不仰视这样的伟大!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社会将会变得更好,世界将会变得更和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