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做教师读后感
说实在的,虽然读的是师范专业,可是对于为什么做老师还没有过深刻的思考。现在成为一名教师和当初选择师范专业不无关联。可是,我只记得当时一起念师范的同班同学都很排斥当老师,不想和“师范”这两个字挂钩。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家都热爱当老师了,也爱上了老师的事业。
我发现自己不排斥教师这个职业,并且喜欢这个职业的时候是大三时的见习特别是大四的实习生活。我发现学生都很可爱,他们毫无保留地表现自己内心和想法,就像清澈的溪水毫无保留地呈现溪水中的顽石,水草,鱼虾等。而且这些可爱地如天使般的孩子围着我叫老师,和我说这说那,他们这份信任让让我倍感愉悦。现在在实验中学,接触的将是一些思想上行为上都较成熟的学生,但是我仍然相信我和他们可以有某种情感联系,让他们信任自己喜欢自己。这和《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中第三篇,里面的教育,我的精神之旅部分是有共同之处的。它说教师要脱去‘厉害教师’的伪装外表,与学生成为伙伴。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总是一个严肃的,不可亲近的角色,认为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这无疑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距离不仅不利于教学,也让教育缺少了一丝人情味。“爱是一切的中心”。教育需要爱,有了爱才能更好地呼唤起学生的热情。所以我所选择的座右铭—教育从心开始,包含了爱,意味着教育要倾听学生的心声,滋润他们的内心,才能彻底地激发学习激情。
教师背负的责任重大,大到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与命运。这是个重担。回想过去,学生时代的自己,对教师的话惟命是从,现在的孩子也是。而这种现象也更加地体现了教师的责任的至关重要。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给自己充电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想到这点,我不免会有些心虚。因为浩瀚的知识海洋我才游过了几英里,就是在英语这个海峡领域,我也仍然需要不断地汲取其中的精华,而且到目前为止自己所获得的都远远不够。
我为什么做教师?我想,做过学生的我们都经历过或者不被重视,或者遭受恶语批评,或者不被信任这样那样的遭遇。现在不爱表现了也许就是某位老师的讽刺,学习不主动了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忽视;性格开朗了也许是因为老师的理解,热爱各种活动了也许就是因为老师的鼓励。我不希望有更多的孩子被老师的讽刺,忽略而慢慢落后,我更希望能拯救躲在孤僻角落的孩子。因为经历过那样的冷遇和热情,所以我能了解学生的心情。我完全不能说我已经真正了解他们,因为自己所经历的只是一小部分,还有一大部分需要我去学习,然后帮助学生。
为什么做教师,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些理由可以是伟大的,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利益,也可以是微小的,仅仅是偶然。但是发自内心地想要做教师,我想就能当好一名人民教师。
首先,我不得不说,我很高兴学校给我们这批新教师发了这份特殊的礼物——《我们为什么做教师》。也正是这份礼物,我才开始思考我为什么做教师。
看完此书后,只能说是粗粗地浏览了一遍,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我感觉我得到了共鸣——我跟书中有些教师的经历一样,并不是一开始就选择了当老师,而恰恰是原本就没想过当老师,因为某种未知的缘分让自己进入了教师的行业。我想对我来说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会是一个“充满冒险”的工作。
一、书中让我感触颇深的观点
虽然对教师并不陌生,因为从我做学生起就在跟教师打交道,但是我从学生角度看到的教师又不完全是真正的教师。在看了此书后,才对教师有了较深的了解。
“教书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公平的态度,对所有学生都抱有很高的期望”珍妮弗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这让我想起我作为学生时,最欣赏的就是那些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的老师,最厌恶的就是那些言行不一的老师——说是一视同仁,做是偏心。
“生活很有趣事因为我们可能会殊途同归。我曾被告知我是从侧门进入学校的,那是一个相当公正的评判。我从未有过成为一名教师的伟大抱负,我先前的工作经历对我从事教师并无多大帮助,我受过的教育业并不是完全适合教书的那种,但我还是从事了这个行业,对这个新角色觉得越来越适应,因为这种舒坦的感觉似乎很难得地与我在这项职业中的成长以相同速度在发展”鲍勃的这段描述正好印证了我的经历,我也是一个“门外汉”,不是一个师范毕业的科班教师,但我会像鲍勃一样去努力,去适应这个新角色,“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并以此来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
“总的来说,我已经总结出爱是一切的中心,特别是我为什么要选择教书,也是因为爱。正是爱给了我复归的动力”克丽斯滕用她不平凡的经历告诉我们她再一次回到教学岗位的原因就是“爱”。在世界上,可以说“爱”是伟大的: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同伴之间的爱。如果没有爱,不知道该有什么来促使师生的感情,促进师生的关系。
“尽管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一番个人经历和选择教书的理由,有一个理由却是所有的教育工作者共通的:我们有深入生活的欲望。我开始相信这是将教育工作者联结在一起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克里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感悟。教育是要基于生活实际的,教师也要带领学生一起深入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保留一个美好的记忆离开学校。
二、联系实际
书中值得细细品味的观点还有很多,我想等我又一定的教龄了,再去品读,将会有新的发现。说到要联系实际工作,学以致用,这对一个还未真正进入教师角色的人来说有点难。不过书中这些教师的经历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经验,对初为人师的我有帮助。我本身是一个富有激情的人,直到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与机器打过交道后我才慢慢发现,其实我还是喜欢和人打交道,选择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可能更适合我。现在我如愿以偿了,接下来我的工作中主要是和人(学生)打交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和人打交道会比较难,这需要我花更多地努力来处理好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对教育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就像贝斯所描述的一样,她的课堂开始有所转变是始于一次冒险:袒露了自己的一个秘密,展现出了一个诚实的教师面貌。正是这样,学生也开始对教师诚实,敞开他们的心扉。我想我将在工作实践中慢慢地感悟和改进。
三、反思和重构
看完此书后,我对自己提出了基本要求,即“两心”,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两心”——爱心、责任心。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心。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它是熊熊的火炬,点燃学生的梦想;它是指路的明灯,照亮学生前进的路程。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的是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但是教师的爱也不是盲目的,爱是一门艺术,我们不仅要能爱,而且要善爱。
作为教师还要有责任心,有责任心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而且责任心既是对学生又是对自己。人也只有有了责任心,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发现前方有那么多需要自己担当的事。
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作为一名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年华。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教育系统有各种专业上的荣誉称号,比如“教育能手”“学科带头人”“新蕾奖”“教学标兵”“特级教师”,等等,这些阶梯式的荣誉的设计,为教师一步步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奋斗和实现教育人生的价值,做了有益的引导工作。给自己一个目标,给自己一个达成目标的时间,对自己的责任感由此开始。
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教师,对学生要负责。责任心对教师而言,是师德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没有教育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对我们教师来说,一届学生未教好,还会有下一届,还可以重头再来;而对于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根本不可能重头再来。也就是说一个学生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百分之一,可对于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就对我们报有希望。我们要想赢得家长的信任,赢得社会的赞誉,实现学校的发展和老师的自身价值提升,就必须把我们的责任心分解在在平凡、普通、细微甚至琐碎的日常教学每一个细节之中去,让每一个孩子在我们的手中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教育的道路上,我将“上下而求索”。
拜读完张康桥老师的处女作《为什么做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
时代是发展的,教育是变化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教育和布寺变革的教育是缺乏生命活力的。根据时代的特点不断调整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发展我们的观点,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变革的主动着。
现在,新型教师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是市场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与冲击。只要看看本书各章节的标题——“为学生做教师”、“为家长做教师”、“为学校做教师”、“为国家做教师”、“为生命做教师”,我们就能看到一种态度:教师无可避免地要融入市场经济,但又时刻不忘生命与国家的需要。虽然作者也没有解决市场经济背景下教育本身或者说书中“各种需要”之间的悖论所带来的困惑,但给身处各种困境中的教师指出了一种思考方向。更为重要的是,放眼社会、不忘责任、积极思考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人生姿态。因为“任何好思的教育者,都能够成为一位大众的教育哲学家。这样的教育者,也许不能名垂青史,但他一定是他自己教育实践的真正主人,一定是他自己时代中深刻的教育者”。
结合这一学期的教学情况,第一章“为学生做教师”给我的感触是最深刻的。本书让我认识到,(www.52xx.cn)教师的本质是为学生发展服务。教育本来就是谋求幸福之学、引领高尚之学。因此,学校本来就应该是“首善之区”,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在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为别人服务。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许多细节进行反思,需要转换我们惯有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当学生没有完成作业时,我们不能理解为学生偷懒,不用心,而应该理解为教室布置的作业不合适或者工作没有到位。实际上也确实有学生是偷懒或者不用心,但是如果我们这样来理解,把问题归因于教师,教师就要不断地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唤醒学生、帮助学生,这样的爱,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教育过程才更具有德育性,更有品位。与此同时,教师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学生生气勃勃、充满朝气,一有机会就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大声嚷嚷,并且相互“传染”,这时,有的老师县表扬一些较好的,然后批评甚至训斥一两个“闹”的最凶的,像我就会说“请大家安静下来”;
或板着脸不说话。然而,过不了多久时间他们就会忘记教师的“教育”,逮到机会又“故态复萌”,教师只好又以类似的手段恢复秩序。但是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时,我们换一种思考方式,认为这是学生精力十分充沛,并且把学生的这种“生命活力”引导到学习中来而不是要求、批评、威胁等。这就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是选择满足教师的需要而是选择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这时,教师就会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从而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对于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篇章,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就好像在做游戏一样,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本领。从而,通过这一过程,使教师获得更好的发展,获得真正的专业幸福。
学生是活的精灵,他们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他人的尊重,作为与学生的生活最接近的教师,我们要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感受、需要,并且要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这有助于师生之间的和谐相处。这同样需要教师转换自己的观念,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转换思维,努力做一位让人满意的教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