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读后感
在高考中得了满分,那时自己就纳闷,为什么他们能拿满分呢。就看自己吧,看的满分作文范文不少,文字功底也不怎么差,可是自己怎么就和在过去,当我们也在挑灯夜读,迷茫的为了跨越高考这道具有人生重大意义的门槛而不懈努力时,在书中看到,或者听老师说,某某省的某某,他的什么什么名字的文章,他们的区别那么大呢,自己就很困惑,那时候对于自己来说,简直就是一个搞不懂的迷。要说叫那些老师说吧,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有的还被称为名师呢,可是他们也无从下手,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学生来说也就成了一个很可能会带进棺材里面的迷了。 而我也困惑,迷茫,不过自己当时就是因为不明白个中原由,所以自己也没有在乎那么多,任然一如既往的过着自己的生活,隔三差五的往书店跑,那里面社交类的书啊,军事,政治的,圣人学说的,什么都有,自己也感兴趣,还记得那时候的自己,特喜欢看谋士,将相一类的书籍,比如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事啊等等的,什么都看,只是绝的那些东西有好处,而且自己当时也比较向往当谋士之类的人物,看的书有,舍与得,难得糊涂,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社交学,经商之道,比如红顶商人胡雪岩,四大名着,等等的,还时不时的,借几部小说来看,到目今映像较为深刻一点的有,神墓,坏蛋是怎么样练成的,总之很多很多。不过我看那些就不像一般人那样,只知道娱乐,看着好玩,而我总是试着从里面吸取思想经验,处事经验等等的。后面自己看电视,电影,等等的都能从中得出,它们要讲的道理哲学,因此也受益匪浅。哲学中有句话,量变导致质变,也就是说,不管你做什么,只要数量达到某个极限,那么就会导致质量的改变,还真是这样的,当我看那些东西多了,自己的思想高度,也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学识,那自然也是不断的提高的,因为读了太多的古人的书籍,所以有时候说话就像电视里面的那些得道高人,跟平常的那些朋友说,阿弥陀佛施主, 说自己是得道高人,他们还不信呢。不过后来知道鬼谷子,中庸这两本书很好,只是我没有深研,如果你看到我这篇文章,你一定要去找那两本书来看看,一定会受益的。虽说学海无涯,不过当你达到一定的深度,广度,那么,你就一定会是以为高人了。最终,我结合小说里面的武学,得出一个结论,武学的最高境界,是无招胜有招,而文学的最高境界是永远也不需要记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不过记住,千万别读死书,不然你进得去出不来,那就真是学海无涯苦作舟了,你终究只能被书所左右,自己不能左右书,那要怎么样才能不被书左右呢,就是不管你读什么书,你都应该吸取里面的思想,而不是咬文嚼字。
在高中时,自己确实在思想高度,深度,广度,等等的都不足,可是后来自己确实读了很多书,都已经不读书了,才豁然省悟,自己跳出了书海,仿佛,自己听到了茫茫大海上的靡靡之音,仿佛西游记里面玄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而获取真经了。还记得王国维的思想三境界,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自己豁然步入了另一个境界,后来想起了高中时的种种情景,还是不懂为什么那些人作文在高考时会获得满分,因此就在网上收历年高考满分作文来看,呵,心中豁然开朗啊,为什么呢,因为自己明白了那些人为什么可以在高考时作文拿满分。因为那些人在高考时甚至之前,他们的思想高度大多数就已经是我们现在的高度,有的甚至超越了我们现在的思想高度。自己感慨啊,为什么感慨呢,因为感慨他们大学出来百分之八九十的都是将帅之才啊,那又是为什么呢,因为整体思想都那么高了,那么他们的才智还会差吗,自然是不会的,相信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才。
今年高考,听说湖北省一篇题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古诗作文,被该省阅卷老师一致评为满分,引起我的好奇,深为少年奇才所折服,于是上网查看了他的原作。
细细阅后,觉得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写出如此作品实属不易,因为现在学生爱好中华诗词者已是凤毛麟角,但是被一致评为满分却又觉得有些过分。
首先,作为文学作品,只有更好的,没有最好的,更何况不同的人对同一篇作品往往有不同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满分,就是无瑕可击,从形式题材到思想内涵都是佼佼者。但是这篇古诗是否具有如此水准呢?我觉得未必。
其次,作为古体诗虽没有近体诗那么严格的格律要求,但也有一定的基本规矩,它可以邻韵通押但不可以平仄通押,该诗多处用仄声字同押显然不妥,如:“断鸿声中夷舰现”,“ 落日秋风哭宝剑”,等等,此外还有不“州”、“和”的韵脚都显然是出韵了。古体诗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韵,但你既然选择了押平韵,那么在不押韵的奇句句脚就该必须用仄声字,这是写古体诗的基本常识之一,但在这首被阅卷老师一致评为满分的古体诗上却犯了这不该犯的错误。比如“水师已覆巨舰沉”中的“沉”,“ 大沽台上炮声隆”中的“隆”字,如此等等,不一一例举。
其三,从诗意上来讲,前面部分有些离题,讲的基本上是中国近代史,和黄花岗72烈士没什么大的联系,诗贵精炼,并不是越长越好,倒不如渲染一下黄花岗烈士陵园肃穆、庄重的环境气氛比较好一些。
其四,前序和后纪有点不论不类,似白话非白话,似文言又不是文言,完全是多此一举而成添足,何不把写序和后记的时间和精力对诗文再作一番推敲。更何况,在中国大地上烈士陵园处处可见,而作者却声称“然吾平生只至黄花岗”。对此,我只能为湖北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哭!年年清明,难道学校从不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
当然,在如次短暂的时间内该生能写出此诗不得不由人佩服思路敏捷和深厚的文学、历史功底,对于其中瑕疵,自然也没必要指责过甚。然而,对于一致评为满分的阅卷老师,却不得不令人汗颜。连古体诗最基本的规矩也不甚了解就为别人作品下了“从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的结论,不但胆大,而且未免妄为了。这不但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悲哀,也是湖北考生的悲哀。由于他们的无知给了考生一个不公平的结论。
今天在搜狐里面看到了今年高考的满分作文,记得在前段时间看到高考作文题:以“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这句诗为题,写一篇作文。当时我就想,这样的作文如果是我该怎么写呢?结果是感到很茫然,很困惑,是啊,离开校园已经多年了,对于高考这种印象早已是很模糊了,虽然每年都喜欢看这方面的内容,但是真正让我们试确实是感到力不从心的了。
现在看到这篇作文,我确实不由得感叹,(www.52xx.cn)现在的学生知识面是很广的,从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厚重的文化积累,而这种积累却不是仅仅依靠课堂就可以解决的,没有广泛的阅读,学生怎么能在短短的一个小时里面完成这样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啊!
由此我也想到我们平时的教学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即我们的教学要为学生的一生服务,我们不能只是盯在课堂上那短短的几篇课文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读书,在我们的国家,好书可以说是数不胜数,如果一个孩子能喜欢阅读,那我想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由这我不由得又想到我的女儿,在这方面我们的引导无疑是比较成功的,女儿是那样喜欢读书,以至于只要有书读就觉得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这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
“有奇书读胜看花”,以后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她读书的范围拓展一些,不要沉湎在那些文学书这一块,因为只有广博阅读,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