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有感及内容总结
文/张晨晨
1
前言
大概五年前刚毕业的时候,应该是读过这本书。为什么加上“应该”而不是肯定?确实是回忆不起来书上的内容。有时候看完一本书,如果当时不能很好的理解书上的内容,就是很容易忘记。或许是因为没办法切身体会的去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吧。
所以,我赶紧在kindle里重新下载本书的电子版,并在app上下载了本书的音频版,想听一听回忆一下是不是还有印象。下面写的“后感”,实际上不是纸质版的读后感,更准确的说,是前几天跑步的同时,带上耳机的听后感及对本书内容的总结。
德鲁克在本书中提出:未来的社会是知识型社会,未来的管理是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管理者本身就是组织中的知识工作者。而管理者的首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自我管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人都是管理者”、“每个人都是自己的CEO”。
德鲁克提出了四个问题,并分析、解答了这些问题,总结出如何才能做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
德鲁克明确指出:管理著作通常都是谈如何管理别人的,而本书讲的却是管理者如何管理自己,才能做到卓有成效。让一个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去管理别人,是很不靠谱的。要成为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首先搞清楚两个概念:什么叫做“卓有成效”、什么是真正的“管理者”。
(1)“卓有成效”的关键在于强调贡献,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这是首要的考核标准。就像医院服务病人、企业服务客户、政府服务国民。要想有所贡献,就必须让自己的劳动为别人所用。总之,追求卓有成效就是强调工作的贡献。
(2)“管理者”作为知识工作者,首先他的工作必须对组织有所贡献,能实质性的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和绩效。反过来,要看一个知识工作者是不是管理者,不是看职位高低,也不是看有没有下属,甚至不是看工作的复杂程度,而是看他的工作是否会对组织的能力和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但是,管理者就是“组织的囚徒”,身处组织之内,他的工作随时被别人打断,如下属、上级、客户、合作伙伴等等,疲于应付日常事务、应付一些突发事件。这意味着管理者必须花大量的时间与上级和其他部门人员沟通。最后,容易将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组织内部,从而忽视了组织为之服务的外部世界,也就无法为外部提供有效的服务和贡献。
正因为如此,每个管理者都必须有意识的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有效性,否则就不可能做到卓有成效。
3
前面说过,管理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他的时间不属于自己,随时可能被各种事务所挤占和打断。例如,参加各类应酬,宴请重要客户,出席各种公开活动等等。就这样,管理者大把时间耗在毫无贡献的工作上面。
(1)德鲁克说道,管理者要做到 “认识你的时间”,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记录自己的时间安排,必须是处理完某项工作后立即记录,因为人的记忆是很不靠谱的。
(2)根据记录下来的时间安排表,管理者可以自己问问自己,哪些活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哪些活动是可以授权给别人干的,哪些活动是自己在浪费别人时间的。然后,就大刀阔斧的砍掉浪费时间的活动吧。
(3)即使砍掉大部分毫无贡献的活动,高级管理者的时间还是很有限的,如果在这有限的时间里,还不能够集中精力做有贡献的事情,那结果将是灾难性的。例如,用10个零碎的15分钟写一份报告,就不如一次性花两个半小时写一份完整报告的效率高。所以,时间管理还要想方设法把碎片化时间集中起来,形成完整的工作时间。
(4)集中起来的整块时间,管理者必须有效利用,集中精力,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且是最重要的事。这就是“要事优先”原则。
4
说道用人,管理者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对重要职位,必须找到一名各方面能力都非常突出、甚至堪称完美的人来担任。问题是这样的人根本就是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如果实事求是,承认不可能找到方方面面都非常优秀的人,那么我们就会面临两个选择:一是优点和缺点都同样突出的人;二是每个方面都平平常常、挑不出大毛病的人。该如何选择呢?
(1)实际上,人的发展本来就是不平衡的,才能越高的人,缺点往往越多,如果只任用中规中矩没有缺点的人,整个组织必然流于平庸。好的用人决策,在于找到那些在某方面才能突出的人,充分发挥他的这项才能,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短处。更多问“这个人能做什么”,而不是去问“这个人不能做什么”。
德鲁克总结说:一个组织不可能依靠万能的天才来完成绩效,而只能依靠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只有“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的组织。
(2)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不仅要发挥下属的长处,更要学会管理上级,发挥上级的长处。上级也是同我们一样的管理者,也有优缺点,作为下属不能一味抱怨上级做的不够的地方,更要尽力协助上级发挥所长。充分利用上级的长处,也可以帮助自己更好的完成工作。比如上级如果擅长沟通,就可以多拉着他去见自己的重要客户。
(3)最后,管理者还应该充分了解自己,发挥自己所长。其中最重要的,是不要勉强自己去做不擅长的事,而是顺应自己的天赋秉性,去做最让自己感兴趣、做起来最得心应手的事情。
5
德鲁克说,有效的管理者并不做太多的决策,而是只做少数重要的决策。而对决策者来说,最费时的不是决策本身,而是决策的推行。如果一个管理者天天忙于做决策,而没有去执行决策,那恰恰说明他是一个无效的人。
(1)一旦确有必要做决策,管理者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做出正确决策,切记只做一半或者折中。德鲁克特别强调,做决策时不要总想着折中。他在为美国通用汽车做管理咨询时,通用的董事长兼总裁斯隆告诉他这样一句话,他觉得斯隆这句话可以作为每一位管理者决策时的座右铭:
“我唯一的要求,只是希望你将你认为正确的部分写下来。你不必顾虑我们的反应,也不必担心我们不同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为了使你的建议容易为我们所接受而折中考虑。你必须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我们才能‘正确的折中’”。
(2)除了上面的慎重决策、果断行动,一个有效的决策者还必须对经常性事件确立原则性解决方案。这是指对于重复性发生的问题,不能满足于临时性解决方案,而要从更高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原则性的规章制度。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经常性事件,还有一些不太显著的经常性事件。比如公司并购、自然灾害等等,对于一家公司来说,虽然都是偶然性事件,管理者也必须着眼于更高层面,结合业态常识,确立原则性解决方案,这样才不会陷入天天做决策的状态。
(3)决策者还应该注意一点:决策时备选方案不能只有一个,而要在两个以上的相互冲突的方案中进行判断。只有当两个方案各有优劣,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才能做出判断时,才能有效决策。实际上,有经验的管理者,如果所有人都对某个方案一致支持,反而不会马上采取这个方案,而是会故意激发出反面意见,充分考虑正反两面的意见后再做决策。
德鲁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就是这样一本书,他让我们站在企业管理的另一个层面,重新认识“卓有成效”和“管理者”。他并不仅仅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他让我们知道“我们不知道什么”,并且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操作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