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高三励志

高考经验:冲刺阶段“理”重于“做”

发布时间:2021-01-10 栏目:阅读 投稿:温柔的菠萝

高考经验冲刺阶段“理”重于“做”

 

   “实验100次,99次往往是失败。遇到难题,关键是找出原因,再实践,再找原因。”已故原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化学系邓景发教授的这句话,对同学们高考最后阶段复习都很有启发。

    经过了高三一年的训练,“找问题——精练——找问题”的循环上升之路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冲刺阶段我们就要突出一个“理”字,把训练成果转化为考场上的战斗力。

    那么,如何“理”呢?

第一,“做”是“理”的基础。

    如果没有前期大运动量的训练做基础,对基本概念、基本解题方法都是模糊的,又能理出什么头绪来?“理”是攀登,是升华,对于理科学习来说更是如此。

第二,“理”要自己来。

    有些同学喜欢看参考书上总结的解题技巧、注意点等,这是对的,但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解。比如,按照课本,辅以高质量的参考资料,(励志一生 https://www.52xx.cn)复习完一章知识后,要能回答下述问题,才能给自己“通行证”。

1.这章主要讲了什么问题?核心概念、知识点的定义是什么?

2.这章知识如何展开的?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如何?新年华学校

    以上两点可用“知识结构图”或“思维导图”检验。如果是文科的内容,还可以试试“自己讲课父母听”或“自己讲课自己听”的做法,自己说不清楚、甚至是讲不下去的地方,就是问题所在,这样不但可以更好地查出自己知识漏洞,还可以让复习工作变得更有趣。

第三,“理”与“做”要结合起来。

    强调“理”,不能理解为“不做”,(励志一生 https://www.52xx.cn)最后阶段保证每天的定量训练,对于保持考试状态至关重要,我们反对的是冲刺阶段开夜车、游题海的无效做法。新年华学校

   “做”——“理”——“做”,高三的学习就是这样往复循环,但每次“做”的感觉不一样,正所新年华学校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理”后再“做”,必能思路更清、步序更明,如“庖丁解牛”——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推荐阅读:

相关推荐:

高三励志文章:回过头来 再看高考

高三励志文章:活着就要不停地奔跑

高考如何拿下80%的分数

让考生考前不再焦虑

高中生出国留学7大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