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不完美作的材料作文:因瑕而真,因瑕而美
编者按:花因开败而显真,而突其美,月因圆缺而显真,而有其美,人因缺处而显真,而显其美。因瑕而真,因瑕而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因瑕而真,因瑕而美。
文|刘颖
曾于芳丛绿林中采红撷翠,每见枯叶败落,既又萧索冷清之感,反觉新陈代谢,真实之美。
叶落,乃是自然之景,比起花开不败,这自然代谢更显的尤为真实。正因所谓落叶之瑕,更觉真,愈觉美。
诸葛亮于夜暮提笔道:“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机智聪慧如他,在世人完美眸色中竟也有受命以来诚惶诚恐、惴惴不安。仿佛如美人脸上的一颗痣般。但读者并不会因此而厌恶这颗“痣”。正因为这颗“痣”,这点瑕疵,反觉得诸葛亮是人而非神。因此,于其人物形象,又多了分真实,多了分美感。设想,若少了份惴惴不安,尽是诸葛亮的完备谋略,宛若天神般存在,还会使读者多出那一份人物真实之感,因瑕之美感吗?想来,也只会评价一句:人物太完美,简直不敢相信。
没有所谓完美无缺,花仍有花开花落,月亦有阴晴圆缺。那份美,来自于真实,而真实往往来自于那份瑕疵。
美神维纳斯因其断臂之瑕,而显真显美;史湘云因吐不清“二”、“爱”之音而更显性格形象;黑旋风李逵因其粗鲁无礼之瑕而更显可爱……人们并未因这份瑕疵而去唾弃他们,正是因为这份瑕疵,反让人们觉之更真,更美。
如美人如花嘴角之痣,有人言痣毁美人脸,而我却言,正是这颗痣,美人才真,美人才美。
忽然想起曾国藩“求阙阁”来。求阙,求缺?这“求阙”二字着实令人深思。为何求缺?因缺而显真实;为何求缺?因缺之真而欲佳其美。正如花叶有干枯、凋谢之迹才是真,正因这份真,更具真花可充假花之美。
古人尚知求缺,为何今之众人偏掩饰瑕疵。还好,没有什么缺点成了伪装的印象,化学试剂粉面唇彩充斥鼻息。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益远,不再有存在真实之感,人本真之感,感触不到人性之美,人之真、之美,去哪里了?
花因开败而显真,而突其美,月因圆缺而显真,而有其美,人因缺处而显真,而显其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