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过年走亲戚的句子(浓浓亲戚情)
1、谁能说清亲戚的起源?又有谁能说清亲戚的归宿?不好说清楚。看似陌生的两个人,有人说,说不准5XX年前是一家,这话能说没有道理?能说是荒谬?人与人之间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经过若干年的社会发展,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人与人之间都在发生着这样那样千丝万缕的联系。今天,你我他可是素不相识,互不往来,迎面走照面连一句话也懒得说;说不定明天就因着子女的来往或者其他的事情牵连到一起来,说不定明天就成了顶顶关紧的亲戚,亲热得不得了。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谁也阻挡不了的。
2、我婆婆的小弟住在群山环抱的乡村,我们都叫他小舅,孩子们叫他舅公,六十多岁了,性格豪爽,健谈,人勤手巧,种田、养殖、管理果树……都是一把好手。小舅妈干净利落,善于持家,他们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我真觉得有农村亲戚非常好,城乡交流互通有无,拓宽了视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体会到人间无价的亲情友情,浓浓的人情味,心中充满了爱,其乐无穷,城乡携手并肩,共创幸福。
3、亲戚,靠走动,越走动也就越亲,走动勤了,原本不怎么亲的亲戚也变得亲热起来。春节,走亲戚看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在儒家文化浸染几千年的山东表现得更为明显。逢年过节,有长辈可以去看望,还可以享受做晚辈的快乐,还有自己仍然是个孩子的感觉。没有了这些至亲的长辈,表兄表弟的走动好的还可能多走动几年,走动懒的不几年也就销声匿迹了,俗话说的好:表兄表弟热乎一阵,意思很明确,有至亲的长辈牵挂着,逢年过节走动是必须的,没有了长辈,平级的表兄弟谁看谁去呀!大过年的,没有长辈可看的日子是凄苦无依的,只能在寂寞中怀念我那些见过或者没见过的至亲的长辈,愿他们在天国尽享他们的欢乐。
4、现在,人们的生活好了,走亲戚基本上带的礼物都给了亲戚,一表真心实意,不像我们小时候,走亲戚,客人拿的东西,有时候大人们原封不动的给他们退回,眼馋得我们几个小孩子暗自生气。是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告诉现在的孩子们:“我们的童年生活是清苦的,与我们相比,现在的孩子是多么幸福啊!你们要珍惜父辈们为你们创造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只有国家富强了,你们的生活才会更幸福。”
5、走亲戚的习俗不知上溯到公元前什么世纪,走亲戚的涵义和方式也少见记载,但我们每个人都走亲戚。今年春节回老家就勾起了我很多关于走亲戚的思绪。-有人说没有闺女就没有亲戚,有一定道理。传统的亲戚就是娘舅家、姑家、姨家,以及派生出的表亲戚,而现代的同学、同事、战友、老乡、朋友等之间的相互走动似乎也在走亲戚的行列,兄弟间的相互看望或是给上司送礼托人办事,就实难算作走亲戚了。
6、谁和谁是亲戚,那至少表明两者关系不一般,比常人要有一种距离更亲近的感觉。人和人之间的亲戚关系,在世俗的眼光中,其实还表明因双方或很久很久以前的长者有一定的血缘关系而带来的亲属关系。人说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人啊,谁还没有几家或穷或富的亲戚?也就是说,亲戚的关系有远有近,亲戚的经济状况有好有差,亲戚的能力有大有小,不可强求,不可用同一个标准去衡量去责备。
7、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万家团聚的日子。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剪窗花、贴对联、包饺子、蒸馒头、走亲戚、发压岁钱等,其中我最喜欢走亲戚。今天是大年初三,我和爸爸妈妈到姥姥家走亲戚。吃过早饭,我们坐上出租车很快就来到了关王庙街上。节日的大街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有的人在买礼物,有的人在忙着卖水果,有的人站在路边东张西望,好像在接客人……车辆来来往往,像流动的小溪。亲戚越走越亲。我离开家乡二十多年了,只要有机会,都要回老家过年。走亲戚,成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不管时间多紧张,我都要去看看那些一辈子都呆在大山里头的舅舅、姑姑、姨姨们。那无法改变也无法忘怀的亲情,值得我永远珍惜。
8、按照我们这里的习惯,新年那天,给别人过年的儿子和干儿子分别去他们认得爹娘或干爹、干娘那里去走亲戚,给他们拜年。初二那天,刚结婚第一年的女孩儿和新女婿一起去娘家走亲戚。初三那天是结婚超过一年的女孩儿去娘家走亲戚。初四到十六,走亲戚比较随便,没有什么规矩。平时,由于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做的事情,学习、工作比较繁忙,亲戚、朋友间无暇来往。新年是团圆的日子,只有在春节才是人们调剂休息和走亲串友的最佳时间,走亲戚一方面使人们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联络感情,另一方面,也保持了中国礼尚往来的传统,使节日既热闹又充满乐趣。
9、在走亲戚的接风宴上,父亲的一首老歌拉开了宴会的帷幕,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接着,一向不好表现自己的母亲在父亲的鼓动下竟也歌唱开来,听得出,母亲的歌是欢唱与大姨们的喜相逢之歌,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之歌。作为回应,我的姨兄姨嫂、表妹、表弟们也唱响了他们心中的歌,甚而载舞,既是欢庆长辈们的相聚,也是欢庆同辈们的相聚。歌声嘹亮喜气盈,人人脸上尽开颜。是否,我们分离太久?多少事欲说还休,一江春水向东流。值此良辰,且歌且舞,化解相思苦。“问询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置身美景,众人皆醉我亦沉醉,情愿不醒……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无论长幼,难得一聚,难得尽兴,聚在一起就是黄金,兴在一处亲情万丈。
10、俗话说:“亲戚亲戚,越走越亲。”言下之意,再近的亲戚少了走动便成了远亲。走动于亲戚,真可以说是纽带、是桥,似久旱的庄稼逢甘露,润物细无声。
11、小时候,我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走亲戚,特别是暑假去舅舅家,总是掰着手指头算呀算呀,还有多少天能去。去舅舅家有好多畅想——如果不是适逢过年,妈妈会给我买新衣服。可以吃上舅妈做的好吃的,特别是大头菜炒腊肉、豆腐哨子面、那一坛坛飘着香气的泡菜缸。可以和表哥、表姐玩,还有几个我新结识的小伙伴。舅舅家有好多好多的书,比较好的书,舅舅就把它们当知心爱人似的,锁在一个大柜子里面,平常不拿出来示人,我要去了,肯定嚷嚷着让舅舅打开柜子,要瞧瞧里面又添置了什么新宝贝。
12、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在过年时跟随父母走亲戚,或者等亲戚来自己家。那时候的亲戚真是多,方圆十几公里内,仿佛到处都有亲戚。亲戚们错开时间,巧妙安排好相互探望的日子,你来我往,热闹非凡,那种欢喜团聚的气氛,能一直延续到元宵节过后。走亲戚,少不了的是喝酒。客家人善饮,也很会酿酒。家家户户都会自己动手做酒,大酒缸里的米酒,早就酿得浓香扑鼻了,就等着亲戚们到来。各方亲戚及叔伯邻居们相继被邀到家中款待,必要尽醉而归,否则会被视为失礼。当女婿的,都要有些酒量。家乡人有逗女婿的习俗,尤其是新女婿,会被女方家的兄弟们轮番敬酒。不管能不能喝,反正得有几碗米酒的酒量。不会喝酒的,也得硬着头皮喝,决不能在老丈人家里说“自己不行了”的话。
13、走亲戚还是有一定的规矩或是格式的。规矩是有“走”也有“回”,“回”就是回节,一般亲戚收了礼不回节不礼貌,是要遭断亲的。走亲戚的节令主要有两个——春节和八月十五(中秋节),春节原来是送果子,纸匣子装大薄脆,一盒一斤,看长辈是一盒果子外加一斤糖角儿或是白糖,糖角儿或是白糖是孝敬长辈留下吃的,果子要回节。由于要回节,一盒果子转几家,小孩子在路上还要抽出几片偷吃,走亲戚转到最后也就所剩无几了。八月十五送月饼,给姥姥家送的是母亲蒸的面月饼,好大的个儿,一层一层的中间还撒了芝麻盐,好看又好吃;看大姑二姨其它亲戚的是买的月饼,带青丝红丝冰糖花生仁儿的,要回节的。
14、所谓亲戚,你来我往,你瞧瞧我,我看看你,才是亲戚。连农村不认字的老大爷都知道,亲戚亲戚,你不来,我不去,就断亲了,就不是亲戚了。至于走亲戚,多长时间走动一回,拿多少礼物,拿多贵重的物品,世界上也没有规定统一的标准,也不能规定统一的标准,都是因人而异,因亲戚远近亲疏,吃酒赌博量家当,由自己来决定的。有人说富日子好过,穷日子难熬。推而广之,富亲戚好当,穷亲戚也难熬。我从小在苦水中泡大,多年来苦苦挣扎,老也摆脱不了一个“穷“字,老也改变不了“穷亲戚”的身份,可谓深有体会深有感触。
15、过年走亲戚,自然少不了带上得当的礼物,这也是有讲究的。走亲戚时,要带上糖果、蛋、甘蔗等礼品,新亲初访还必须有鸡。有亲戚来了,还要回礼。这些过年用的礼物,都要在年前准备妥当。各家的女人们都会提前预备着,精心准备过年的礼品。看看自己家里养了多少鸡鸭,存下了多少鸡蛋,要到市集上割多少肉,买多少糖、饼之类的东西。待时日到了,便穿着一新,挎上装满礼品的竹篮,或者用扁担挑着,高高兴兴地上路探亲。亲戚家近的,一天可走个来回。远距离的亲戚,则往往要留宿。如今,家乡村村都通了公路,探亲再也不用走山路了。骑上摩托车,一会工夫就到了亲戚家门口。一些富起来的人家走亲戚,甚至还开上了小汽车,自是另外一番气派的样子。
16、穷亲戚不是永远的穷,富亲戚也不是永远的富。山不转水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下这时代,穷富的更替,应该说变化更快更频繁,应该说是“三年河东,三年河西”还差不多。既是亲戚,就少不了经济来往利害冲突,就显得彼此之间更加了解、熟悉。于是,就有了恩怨情仇,有了长长短短。正因为如此,切不可相互相诋毁、互相拆台,也大可不必互相抱怨。既然是亲戚,不论穷富,更要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更有义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互相拉一把扶一程。
17、穷人走亲戚,礼物重了你囊中羞涩,拿不出;礼物少了,当然比你条件好的亲戚要小瞧你三分,要背地里笑你。还有,逢年过节你走亲戚,本来很正常的亲戚之间的走动,会让比你富裕的亲戚心里充满不安和担心,担心你是否会张嘴向他借钱,会有求于他,担心你一旦张嘴借钱,让他为难——借吧,担心你长时间还不上;不借吧,又怕伤了亲戚的感情,怕人说三道四。
18、亲戚关系就像是一棵茂密的树,开满了枝丫,有的亲戚是主干,有的亲戚是旁枝。要想让孩子一目了然地了解自己家里有些什么亲戚,画个亲戚图谱最便利了。爸爸妈妈们可以按照右边的模板教孩子画。分门别类认亲戚有了一目了然的亲戚关系图谱,孩子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家里有什么亲戚。接下来,家长可以这么做:一定要告诉孩子,亲戚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无论亲戚有没有走动,这种血缘上的关系是没有办法去除的。把经常走动的亲戚用彩笔或者其他形状的图案标记出来,告诉孩子他们目前的状况,比如家在哪、年纪多大了等等。告诉孩子哪些是较少联系的亲戚,不常联系的原因是什么;同时让孩子懂得,无论是远亲,还是近邻,经常联系的要继续联系,疏于联系的应该加强联系。
19、古人见一稍远一点的友人,爬山涉水,几经颠簸劳顿,少则几日,多则几个月到一年,甚是辛苦,可相逢一笑,风尘仆仆都荡涤在相见的喜悦当中。如今,放眼国内,走亲访友,距离不是问题,飞机一日即可到达。日常,也可用电话、视频、微博、微信,时时保持联系,非常方便。但便捷之余,也有一丝缺憾涌动,我们失去了过去那份久别的思念、相见时的感怀,沉淀在心底的念想,还有书信往来的期盼欣喜。时光不能倒流,我们小时候走亲访友的快乐,如今却成了时代标识的底片,黑白无声,隽永悠长……
20、对小孩来说,过年最高兴的要数走亲戚了。因为妈妈是独生女,姥姥去世得早,我们走亲戚只去姥爷家和姑姑家。在他们那里,我们不仅有好吃的,更重要的是有压岁钱。还有,在去走亲戚的路上,我们有时可以偷偷地吃几个果子,吃几根麻花。尽管很累,但是,我们谁也不说累,都乐意走亲戚。每次,我们得到的压岁钱在回家的路上遇着小商店就会变成平时大人们不准买的零食,玩具等。当回家后,大人们吵吵我们两句,也就罢了。
21、不知道为什么,已过不惑之年之后,对往事的记忆是那样鲜活,特别是过年走亲戚的经历,如在眼前历历在目清晰可见,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走亲戚不仅仅是串门拜访,送礼问好,其间蕴含的亲情和关爱,除了让我们体验到情感的互通慰藉,更是一场家族文化、传统习俗的传承盛宴。我们常高喊着口号说要带孩子走出家门、了解社会,指着书本和电视机向孩子隔靴搔痒地描述外面的世界,却忽略了身边孩子能亲身参与、真切感受到的琐碎小事。也许,孩子的社会化进程,就应该从认识自己的家人们开始,从学会与亲友沟通交往开始,从找到自己在家族中、社会中的位置开始,从这个春节热热闹闹的走亲戚开始……
22、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期,从我记事起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在节日期间跟着家人一起出门走亲戚了。因为走亲戚不仅可以穿上一身干净漂亮的衣服,不再从事所谓的家务劳动,不再在父母的管教下做寒假作业,而且还能吃到平日里难以见到的美味佳肴(所谓的美味佳肴,那时在我的眼中,只不过是馒头、鸡、鸭、鱼、肉而已),因为在那样一个物质异常匮乏的年代里,每天的饭食几乎是顿顿窝窝头就咸菜,喝碗玉米粥、南瓜、地瓜稀饭而已,除了春节期间伙食得到改善以外,一年当中难得几次吃到白面馒头,更不用说鸡鸭鱼肉了。
23、人一穷,既然成了穷亲戚,明智一点就尽量不要往人前凑热闹,尽量不要去粘连别人,尤其不要去连累那些富有的亲戚。尤其是不要和富亲戚多来多往,多来往了也承受不起。巴结和讨好实属不必要,结亲戚也需要门当户对。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贫穷时走亲戚遭受冷落,招待颇不热情,有的甚至饭也不想管,似乎拿那三核桃俩枣,不值一顿饭钱。热脸贴了冷屁股,岂不令人尴尬!穷亲戚要争气。不争气的穷亲戚不要说富亲戚看不起,街坊邻居也都不往眼角里夹。
24、我的家乡在闽粤交界的客家地区,过年走亲戚,是必不可少的习俗。这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习惯,使亲戚间的感情世代不断,亲情之间的交流,也使春节显得格外亲切而热闹。客家人走亲戚,俗称“探亲”。传统上从正月初二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且礼数甚多。并有“先看丈人再看舅,姑丈姨丈排在后”的说法。刚出嫁的女儿,必须在正月初二携新女婿一起回娘家,并要由弟侄辈先行“喊客”,也就是要把消息先一一通知到家族里的叔伯兄弟,让大家做好热烈迎接的准备。至于其他亲戚,就要安排到初三以后了。不过,如今时代不同了,大年初一就有不少人忙着走亲戚的。
25、走亲戚的初衷该是表达亲情关系,交流感情。从前我的表伯表叔总是相约大年初二亲自来我们家走舅家,一来好招待,也便于表兄表弟们交流交流种庄稼盖房子的经验,说说各自的家庭情况。亲戚走到极致,是不需要果品礼物的。从前我爷爷的表哥想看看我爷爷,年纪大了,路又远,也不论节令,春夏之交天暖和了,让他儿子用架子车把他拉来和我爷爷亲亲蜜蜜说说话就回去了,也可以说是永别了。象我二叔、四婶、二弟等走马石人、过鬼冥关、登望死城跑几十里去天井湾我舅爷家走亲戚,完全是为了展示娘家人丁旺盛。亲戚多了也会懒省事,路顺的到家说说话,放下东西,一上午跑几家,最后一家吃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