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更多作文

学习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1-01-29 栏目:阅读 投稿:和谐的白羊

学习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

充分认识学习宣传王光国同志精神,对于深入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重大意义。下面是语文迷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习王光国的先进事迹材料范文,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习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1:

这些天,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忙得不可开交,每天很晚了都兴奋得睡不着觉。

就在前不久,省委书记李鸿忠来到了店子坪村调研,并告诉他,要把店子坪村的事迹搬到全省,搬到全国,像贵州海雀村一样,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样板。

披衣起床,站在自家的院坝里,凉风习习,月影下的山村分外寂静。

眼前这片曾经的荒凉之地,如今已有了深刻的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而这些,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帮助,也得益于乡亲们的苦干实干。王光国心里感慨、心怀感激。忆来时路,走脚下路,望未来路,王光国心绪激动,更感责任如山。

打通山路,村民脱贫致富的期盼

店子坪村是个高山村,“山下包谷戴红帽,山上包谷还是苗”。山下邻村人打趣地称“天上坪村”。

记者进山,汽车在“壁挂公路”上蜿蜒攀行,山边是悬崖,山下是深深的河谷。

店子坪村委会位于海拔1200多米的山巅小盆地里。但见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绿树青山间;种植的猕猴桃连片相接,入户公路四通八达;设施一流的幼儿园里,传出琅琅书声;水泥路旁,太阳能路灯诠释着山乡巨变;信息网络已延伸到村,便民服务中心及淘实惠、云上恩施,让山村连着山外;村口田间,几位村民正在整地除草。

村民们自豪地告诉记者,今年村里将要实现脱贫。他们说,这些年村里取得这么大的变化,基础还是源于村支书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修路

“左有石柱河,右有洋芋河,前面梯子河,后面大山坡,祖祖辈辈像骆驼。”这首民谣,描绘出店子坪村处于三面环河、峡谷封锁的险恶地形。

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脚步。

10多年前,村民出山,只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古盐道攀爬,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

村民卖头猪,价格比邻村要便宜,还要拆下木门板把猪抬下山、抬过河。

“打杵子、背篓子,卖猪还得抬轿子”。这句顺口溜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村里小伙子带着女朋友来家中,一路上宛如爬“天梯”,登门来访了就“告吹”。

“那个时候公路不通,我们都很穷,抬不起头,低人一等啦。”王光国叹了口气说。

不通公路村里就是绝路;有出村公路村里脱贫致富才有出路。

穷则思变,不通就得变。打通山路是村民的强烈渴望和期盼。

绝壁凿路,不变的是坚定的信念

王光国的父亲王从新,是名老党员,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在父亲的带领下,王光国就和乡亲们自力更生,让村里通了电,将机耕道修进了村。20xx年,王光国被推上了村支书的位置,20xx年又一肩挑起了村支书、村主任的重担。

就在20xx年1月,王光国决定发动全村力量,从洋芋河两岸的悬崖绝壁上修建一条7.5公里长的通村公路!

村民们知道王光国的“构想”后,认为是天方夜谭。

“万丈悬崖,脚都站不稳,怎么修得了路?”

修路不要钱吗?我们这个穷村子,怕是只有做梦吧?”

“专门为我们这个村在绝壁修路,那要好多钱啊,恩施都贫困,到处都需要资金,我们这个根本不可能吧?”

“你能在悬崖上修出公路,我把姓都改了。”村民刘太贵还不是背后偷偷议论,而是直接当着王光国的面打起赌来。

村里一片反对声,但王光国的意志坚定如钢。

“3年修不通,5年!5年修不通,10年!这代人修不通,下一代接着干,总要修通这条路!”“不能把不通公路带来的贫困留给下一代人!”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王光国并没有直接去反驳,而是挨家挨户反复地做工作,一遍又一遍地给村民讲道理、讲想法和信念。

真心、真诚和耐心,终于激活了村民修路求变的强烈愿望,展开了一场长达6年的绝壁凿路历程。

20xx年初,洋芋河畔炸响了开山修路的第一炮。

从此,王光国带着村民,在悬崖上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峭壁上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渴了,喝山泉水;饿了,吃烧洋芋。早出晚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当年,78岁的刘太白和73岁的张九锡、刘太新老人,都在工地上忙碌;27岁的刘和洪,丈夫外出打工养家,她和父亲母亲一起,带着9岁的女儿和不到2岁的儿子,一家三代天天在绝壁上劳动。

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养猪场。工地上没钱买炸药,他说服妻子拿出了卖肥猪的1500元钱。

然而,最艰难、最揪心的是20xx年3月18日那天,村民历经一个冬天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瞬间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忍不住相拥而泣。

从此之后,修路的人开始越来越少。王光国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个人,我就一定会奉陪到底!”于是他白天修路,晚上又挨家挨户做工作,后来陆陆续续地又有不少人回到了工地。

开山筑路的岁月里,邻村人看到,万丈悬崖上,修路的人们身影渺小得像群蚂蚁。但绝壁上传来的铁锤声、号子声、炮声,撼天动地!

从20xx年初到20xx年的6年里,王光国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000多个,开挖土石2.2万余立方米,终于从悬崖上凿出了一条长2.5公里的毛公路。用不到16万元“三材”款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

天堑通途,八方支援终圆梦

绝壁凿路,越到后面,越是“硬骨头”。除了施工的难度和危险外,资金成为修路最大的困难。

开工仅一年后,当初筹集到的近10万元便用光了。买炸药、雷管需要钱,买钻炮眼的空压机、风钻机需要钱,买柴油、机油需要钱……

一组组长张九国将自己家的耕牛卖了,捐出1000多元;村里的特困户王在雄将生猪卖了,捐出800元,王从静将卖松子的200元捐出来;70多岁的刘太白,将卖背篓得来的仅有的20元捐出来……

但本村的资金实力已经到了杯水车薪的境地。

没钱开工时,只能停工。王光国一次次奔波筹资,先后在县里筹集资金10多万元。他感叹,“如果不是各方面的支持、援助,工程肯定会半途而废。”

王光国带领村民系绳索绝壁凿路,引起了州内外主流媒体的关注。20xx年3月23日,央视《新闻联播》以《当代愚公在天堑筑通途》为题,用4分46秒的时长、新闻特写的形式,讲述了王光国村民们矢志不移,克服千难万险在绝壁上修筑出村公路的感人经历。王光国的愚公精神,感动了省、州、县各级组织和领导。

省委书记李鸿忠多次鼓励王光国,赞扬他是新时期的“愚公支书”,是基层党组织书记中的先进典型,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王光国学习

州委书记王海涛多次到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看望慰问王光国,勉励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甘于奉献,带领村民早日脱贫致富。

远古时期,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帝,山被移走了。

而在当今,新一代的愚公精神,感动了许多的人。国内、省内多家单位、部门纷纷伸出援手,提供资金帮扶。

领导的关怀,部门的支持,村民的行动,给了王光国“啃”下硬骨头的力量。

如今,通村的7.5公里公路已铺成了水泥路,店子坪至高坪青花全长11.7公里的断头路已打通,路面已经硬化,洋芋河跨河大桥顺利实现了通车,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已基本解决。

坚守信念追逐梦想

生活的变迁常常从路开始。对于在店子坪村土生土长的王光国来说,他饱尝了不通公路的凄苦,绝壁天堑,阻碍了村民出行和致富的脚步。

对于身为共产党员的王光国来说,打通山路,“为群众谋利益”是他坚定的信念,“让父老乡亲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他一直追求的梦想。

绝壁凿路,坚持不懈,开路不止,因而被人们称为“当代愚公”。他子承父业,在开路的艰辛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不变的誓言。

追寻他的理想信念,探究他的精神境界,不难看出他对群众之所以用情深切,对悬崖开路的执著之所以撼天动地,那是他坚守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坚定着共产党员的信念。

在最初的艰苦卓绝的开路历程上,王光国没有更多的资金和物力上的支持,有的只是一定要把出村进村的路修通的朴素想法。他坚定修路的底气来自于党,来自于对党的忠诚,来自于共产党员服务人民的本色。

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开路支书王光国精神,无疑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全州正处于贯彻落实“十三五”规划、决战贫困的关键时期,要完成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关键在于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王光国的“开路精神”,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把各项改革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学习王光国先进事迹材料2:

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就是要围绕群众的期盼,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王光国

王光国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实干作风,带领党员群众绝壁凿路。他所在的店子坪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720余人。虽然1997年已经修通了由209国道连通村委会的通村公路,但距龙坪乡中心集镇仍有28公里,尤其是一、二、三组至今不通公路。因此,长期以来村民上学、就医、赶场等只好沿着洋芋河峡谷两岸悬崖峭壁上的羊肠小道前往5公里以外的高坪集镇。由于交通极为不便,大大增加了村民的劳动成本,贫困的阴影世代挥之不去,也留下了许多沉痛的记忆。从王光国记事起,村里先后有6人被悬崖绝壁无情地夺去了生命。20xx年1月以来,王光国在多次实地踏勘和反复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带领村民在洋芋河畔吹响了绝壁凿路的号角,誓将天堑变通途。在悬岩上,他们腰系绳索像荡秋千一样一锤一锤打炮眼;在半山腰,他们如蚂蚁啃骨头一样一铲一镐撬石块。喝山泉水解渴,吃烤土豆充饥,早出晚归,年复一年。缺资金,他们通过村民集资等渠道多方筹集;缺劳力,男女老少齐上阵;缺技术,他们用钢钎、铁锹一点一点凿、一寸一寸抠。王光国的家离修路工地有5.5公里,每天往返10多公里。白天修路、筹款,晚上时常还要开会,总结工作进展和出现的问题,时常回到家中已是三五更,很少能睡上一个安稳觉。手磨破了皮,鞋磨穿了底,他一往无前。

王光国有一种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坚强意志,敢于迎难而上战胜重重艰难困苦。在修路的过程中,面对村民的种种质疑,王光国说:“不干就永远干不成,干了坚持下去,才有成功的希望!如果10年修不完,我们就修15年,20年。”在过去的7年中,他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修路之初,没有启动资金,王光国便和几名村民小组长便经常跑乡里、进县城,到处寻求支持,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县交通局、县扶贫办、县煤炭局和县民宗局等10多家单位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累计为该村提供帮扶资金23万余元。20xx年初春的一天,村民历经千辛万苦在河谷上垒起的一道20米长的驳岸轰然垮塌,在场的男女老少一时间都懵了,忍不住相拥而泣。不期而至的各种丧气话让大家的心凉透了!关键时刻,王光国站出来给大伙儿鼓劲儿:“路现在垮了是好事,等通车了再垮就要出大事了!现在正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我们要用双手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用事实去证明给别人看!”他苦口婆心的劝导,让大家动摇的心一次次坚定下来。6年来,王光国带领村民累计投义务工3.5万多个,开挖土石2.2万多立方,在洋芋河两岸凿出了2.5公里毛公路。投入不足16万元的“三材”款,已完成了180余万元的货币工程量,用胆识、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死亡之岩”上的人间奇迹。

王光国拥有一心为民、公而忘私的朴实情怀,真情当好党员群众的“主心骨”。他常说:“我这个书记是群众选的,群众信任我,我就要给他们当好家,领好路。”为了带领群众安心修路,他舍小家、顾大家,处处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真正成为群众的“主心骨”。王光国自己的家在店子坪村五组,早在20xx年前就修通了公路,20xx年以前,夫妻俩在自家办起了养猪场,开起了杂货铺,年收入2万元以上,小日子过得十分滋润。在修路之初,为了坚定村民修路的决心,他毅然关掉了自家开办的商铺和养猪场。在组织村民集资的过程中,看到许多村民实在拿不出钱来,他便将自家养猪场卖猪攒下的几万元钱全部垫了出来,并立下誓言:“工地上只要还有一人,我定会奉陪到底!”7年来,他没有给家里拿回过一分钱。家务和农活也全靠妻子一人承担,一年6000多元的工资还不够摩托车的油料钱。孩子生病了,他因为工地走不开而没有及时赶回家给孩子治疗。县里从村干部中定向招考公务员,他最终选择了放弃,他说:“不考公务员影响的只是我一个,以后还有机会再考。修路一旦停下来,就害苦了全村的老百姓。”他不计个人得失的付出,赢得了群众的信赖,也增强了村民修路的决心和生活的信心。由于村里的人口本来就不多,加上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修路的人群中年迈体弱的老人和留守在家的妇女成了主力,王光国便时刻把施工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了宣传、爆破、物资管理和记工四个工作组,制定了规范的作业流程,并明确了7名工地带班人员,使施工作业做到井然有序,从未出过安全事故。

相关推荐:

初中关于雾霾的英语作文

难忘的香港之旅为话题的写事作文1000字

《时光老人和流浪汉》读后感500字

《热爱生命》读后感700字

《丑小鸭》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