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议论文:祭圆明园
当辉煌变为惨败,当赞叹变为悲叹,当过去开始重现。
——题记
又是秋天,福海的湖面上浮着金色的柳叶,映衬着晌午的阳光。微波粼粼的湖面上泛着斑驳的光斑,时而簇拥,时而碎裂。我刻意地去踩那落在地上干枯的叶子,发出那“咔咔”的破碎声。
秀丽的武陵春色,宏伟的正大光明,雄大的方壶胜境,欧范的谐奇趣,华丽的海晏堂。。。经过那熊熊烈火的燃烧,消失不见。
站立在残桥的桥头,这是圆明园里残存的石桥。很短的距离,跨过了沧桑的历史长河。石块,毫无规律的堆积在桥边;杨树,投下斑驳的树影在桥上;叹息,一次次从桥面涌来。相机的快门在身后不停地响起,“摆个姿势再来一张!”我甩头走开。何尝不是呢?在人们的眼里,圆明园,已经成了一个纯粹的旅游景点,同其他胜地一样,“充满欢声笑语,充满‘咔嚓咔嚓’”。
大水法,已只剩下一个汉白玉门型框架。大体虽已消失,但残留汉白玉上的雕刻,精美绝伦,即使不参照复原图,也可想象当时为修建这个专为皇帝观赏的大喷泉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观水法后的石屏共有五块,都由汉白玉精心雕刻而成,当时的皇帝,便坐在石屏中央的宝座上,观看着那雄伟的喷泉,美轮美奂,引人入胜。然而如今的我啊,站在观水法中间,直视惨败不堪的“水法”,却不禁将那过去的赞叹化为悲哀,秋风萧瑟,使我打了个寒战。
仔细的去想一想吧,曾经的英法联军——英国和法国现在已经是的发达国家,又何况当时呢?他们可能看不起那已经经历过鸦片战争并且战败的中国,也不知足于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雨果这样评论我们:“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也这样评论这次劫掠:“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然而直到现在,有的国家亦然不接受教训,继续用战争的硝烟去满足自己的野心,其中有不少毁掉文明古迹的例子。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又何必去伤害它?
但不得不思考的是,这场悲剧是否可以避免?没错,没错!英法联军凭什么侵略我国?欧洲人凭什么说自己文明我们野蛮?
圆明园的悲剧又一次警告了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告诫了我们“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当今的我们唯有好好读书,学好知识,将来报效祖国,才能够令祖国更强大,才能够让其他国家看得起我们,才能避免这类悲剧的再次发生。
树叶一片片落下,告诉我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不要沉浸于过去的悲伤”。
圆明园的残骸,依旧屹立在北京城中,经历了百余个春秋。它仿佛仰天长叹,诉说着悲伤,与愤慨。
初二:薛静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