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自传读后感
通过这些资料了解到的都是别人眼中的周恩来,单位人从平凡到伟大的心路历程是怎样的,别人是无法评述的,只有他自己才有资格述说。
我们非常幸运,周恩来在年轻时有写日记的习惯,加上他的一些书信,能使我们现在的人有机会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从另一个角度去了解周恩来。我之前也会写些日记或者称之为感想的东西,但却没有养成习惯。如果没有当时的一些文字,再回首以前的自己,印象是模糊的。这对自己来说,不能不说是一大损失,所以记下自己成长的感悟是非常有益的。如果将来能被后人阅读,这当然再好不过,即使不能,当自己年迈之时,看看这些自己当年写下的东西,我想也会使自己这一生少了一件憾事吧!
周恩来在19岁留学日本时,也是充满了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不知自己应该向何处努力。迷茫是青年人普遍存在的特征。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心安理得地虚度自己的青春岁月。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寻找人生的方向,尽早确立自己的人生信仰,是自己尽快地跳出迷茫的沼泽。但凡有伟大成就的人,都是在青年时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信仰,并用一生去实践这一信仰的人。周恩来在从日本留学回国之后的几年时间里找到了自己的信仰------用共产主义来拯救苦难的中国。他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了他的信仰,终成一代伟人。
我现在正处在这一生人生阶段,和青年的周恩来一样正在苦苦地寻找自己的人生信仰。希望我也能像周恩来一样尽快地找到自己的信仰。
在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故居内,悬挂着一幅题词,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全党楷模”.这是当年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1984年10月29日到此瞻仰时写的.诗人臧克家写过一首诗”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当你以自己的心温暖别人.”他认为周恩来就是这样一个人,周恩来”为革命,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很少想到自己,处处关心别人,体贴入微,感人动人.”这样的认识和感受,并不只是个别人的,也不只限于中国人.美国记者白修德1939年在抗日战争中的重庆与周恩来相识,两人最后一次见面是1972年,在30多年他同周恩来的交往中,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在我心目中,他是一个完人.”
周恩来是一代楷模,首先在于他全心全意地,无私地为国家为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生,正如有的人说:”周总理的英名同我们民族的命运紧紧相系,他的一生为着民族的兴旺,鞠躬尽瘁,英勇斗争,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每一个胜利,都侵透着他的血和劳苦,在建设和发展战无不克的人民解放军队,在创建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在巩固和发展战无不胜的人民军队,在创建社会主义战线等方面,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国际事务中,总理以博大的胸怀加强我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团结,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团结起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他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这样一位无私无畏的革命家,一位伟大的创业者,将永远为人民崇敬.”周恩来诞生于中国濒危,民族挣扎于灭亡线上的忧患中,成长于救国救民的斗争中。
周恩来的一生,在新中国建立前可以说是为立国而奋斗,无论是建党时期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他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新中国成立以后,他一全部心力为建国而奋斗.17年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国家进入大动乱的年代,他竭尽全部心力进行保国,使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而终于没有崩溃,政治上历经艰险而终于转危为安,保过期间也偶建国,建国时期也有保国.终于周恩来把贫穷破旧的\中国已经变成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