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消防安全技术综合能力
我爱学习网为您整理“一级消防工程师综合能力教材精讲: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欢迎阅读参考,更多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本网站一级消防工程师栏目。
一、评估目的
按照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一般目的和特定目的。
l 一般目的:
所谓一般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自身出于提高建筑消防安全程度的需要,采取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方法,更为精细地管理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主要包括:①查找、分析和预测建筑及其周围环境存在的各种火灾风险源,以及可能发生火灾事故的严重程度,并确定各风险因素的火灾风险等级;
②根据不同风险因素的风险等级,结合自身经济和运营等的承受能力,提出针对性的消防安全对策与措施,为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提供参考依据,最大限度地消除或降低各项火灾风险。
l 特定目的:
所谓特定目的的评估是指建筑的所有者、使用者根据消防法规的要求必须进行的建筑火灾风险评估。特定评估时,消防部门通常会提出一系列要求,有时也会制定参照的方法和标准。除了包含一般目的的评估内容外,对所有者、使用者的经济和运营承受能力的判定需要与消防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对于存在高风险的建筑,消防主管部门有时可以根据情况采取停产、停业、停止运营等强制措施。
二、评估原则
(1)科学性 (2)系统性 (3)综合性 (4)适用性
三、评估内容
1)分析建筑内可能存在的火灾危险源,合理划分评估单元,建立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
2)对评估单元进行定性及定量分级,并结合专家意见建立权重系统。
四、评估流程
(一)信息采集
(二)风险识别
物质燃烧的三个要素:可燃物、助燃剂(主要是氧气)和火源。
火灾是指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简单地说就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燃烧。
火灾的五个要素:可燃物、助燃剂、火源、时间和空间。
消防工作的主要对象就是围绕着这五个要素进行控制。控制可分为两类:
①对于存在生产生活用火的场所,即将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控制的对象是时间和空间。
②对于除此之外的任何场所,控制不发生燃烧,控制的对象是燃烧三要素,即控制这三要素同时出现的条件。
1)在物质着火后,不考虑各种消防力量的干预作用,只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周边环境条件(如通风状况、燃料数量、环境温度、燃烧时间)等自然状态下的发生、发展过程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2)在物质着火后,考虑建筑物内部自动报警、自动灭火和防火隔烟等建筑消防设施的功能,单位内部人员的消防意识、初期火灾扑救能力、组织疏散能力以及单位内部可能拥有的消防队伍的灭火救援能力,根据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3)在物质着火后,除了上述建筑消防设施功能和单位相关人员能力之外,还考虑在初期火灾扑救失败之后,外部的消防力量(如消防部队、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等)进行干预,投入灭火救援工作,根据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效率来确定火灾产生的后果。
为了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通常都会按照法律法规采取一些消防安全措施。这些消防安全措施一般包括防火(防止火灾发生、防止火灾扩散)、灭火(初期火灾扑救、专业队伍扑救)和应急救援(人员自救、专业队伍救援)等。消防安全措施有效性分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防止火灾发生。建筑防火的首要因素是防止火源突破限制而引起火灾。引起火灾的原因主要包括电气引起火灾、易燃易爆物品引起火灾、气象因素引起火灾、用火不慎引起火灾、不安全吸烟引起火灾、违章操作引起火灾、人为纵火等。当建筑中存在这些火灾风险因素时,相应的控制措施是否有效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2)防止火灾扩散。防止火灾扩散的措施通常都包括在建筑被动防火措施中,包括建筑耐火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区、防火分隔设施等是否满足设计、使用要求。
(3)初期火灾扑救。对于一些特定的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及防烟排烟系统等是否完好、有效地影响着建筑的消防安全。
(4)专业队伍扑救。专业队伍包括经过专业训练的义务消防队、专职消防队和消防部队。建筑物是否具有扑救条件以及专业队伍与建筑的距离、队伍的消防装备、训练情况、人员配备等因素都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
(5)紧急疏散逃生。建筑物中的安全疏散设施,如楼梯、疏散走道和门等,是依据建筑物的用途、人员的数量、建筑物面积的大小以及人们在火灾时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的,因此要确保这些疏散设施的完好、有效,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和物资安全疏散,减少火灾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6)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消防安全教育、培训;防火巡查、检查;消防(控制室)值班,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重点工种人员以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引导在场群众疏散的知识和技能等内容在内的宣传教育和培训等。、
(三)评估指标体系建立
建筑火灾风险评估,一般分为二层或三层,每个层次的单元根据需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因素,再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和火灾危害等方面分析各因素的火灾危险度,各个组成因素的危险度是进行系统危险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确定评估对象的火灾风险等级。
(五)风险等级判断
1.风险消除
消除能够引起火灾的要素,也是控制风险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空气无处不在,因此主要可行的措施是消除火源和可燃物。例如:不在可燃物附近燃放烟花,电焊作业时清除附近的可燃物。
2.风险减少
在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需要在有可燃物的附近进行用火、电焊等存在引起火灾可能性的情况,这时候既不能消除火源,也不能清除可燃物。为了减少火灾风险,需要采取降低可燃物的存放数量或者安排适当的人员看管等措施。
3.风险转移
与他人共同分担可能面对的风险,对于建筑物而言,风险转移并不能消除或降低其面临的风险,但是对于建筑所有者或使用者而言,通过风险转移可以降低其面临的风险。风险转移主要通过建筑保险来实现。
五、注意事项
(一)做好与现行技术规范的衔接
随着建筑的建设时间不同,其适用的设计规范也会有所不同,这使得在评估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老旧建筑的指标参数与现行规范不一致的情况。如果参照现行规范,则有可能不满足消防安全要求。当遇见这种情况时,应做好与现行技术规范的衔接,涉及的指标参数要参照现行的技术规范进行评估。
(二)确认特殊设计建筑的边界条件
一些建筑由于规范未能完全涵盖,或者由于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或者由于使用功能的特殊要求导致不能完全按照现行规范进行建筑消防设计,而是采用性能化消防设计的方法对这些建筑进行特殊设计。按照相关参数进行性能化设计及专家论证后,可以认为这些建筑满足规范规定的基本安全要求。但是这种合规的特殊设计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即特殊设计时选用的参数始终保持与设计时的一致。如果建筑在投入使用后其中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则会对该建筑的消防安全造成不利影响。对这些建筑进行评估时,要确认特殊设计的边界条件是否发生变化。
【2015年真题】建筑火灾风险评估流程顺序描述正确的是()。
A.信息采集—风险识别—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等级判断—风险控制措施
B.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等级判断—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控制措施
C.信息采集—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等级判断—风险控制措施
D.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信息采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计算—风险等级判断—风险控制措施
【参考答案】A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