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个人简历

刘伯坚简介: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革命先烈们的故事,下面是我爱学习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爱笑的小松鼠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革命先烈们的故事,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刘伯坚简介”,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查看。

刘伯坚简介

姓名:刘伯坚

原名:永福

生卒:1895-1935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员

籍贯:四川平昌

刘伯坚——个人简介

1895年1月9日生于四川省平昌县,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著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1920年赴欧,先到比利时,后到巴黎,一边做工一边学习。当时,西欧正经受十月革命的冲击。刘伯坚在那里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阅读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和《国家与革命》等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细心研究西欧工人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1921年初参加由赵世炎、李立三组织的劳动学会,与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富春等领导了以争生存、求学权为主要内容的“二八”运动和6月的“抗拒中法大借款”,9月的“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等重大政治斗争。并在机关刊物《少年》(后改为《赤光》)上发表文章,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批判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本质。同年,加入了周恩来、赵世炎发起组织的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共同组建了“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旅欧共青团),随即转为共产党员。

1923年,刘伯坚赴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大学,并因待人和蔼及处理问题老成持重,被中国学生推为中共旅莫支部书记达三年之久。当时,这个支部不但管理中国党员学生的组织活动,还要负责工作分配和生活,被同志们称作“党内驻苏大使馆”,刘伯坚成了“大使”。

1926年春,冯玉祥因自己率领的西北军失败,到苏联“考察”并求援,刘伯坚参加接待。冯玉祥表示要学习苏军的政治工作经验,并邀请刘伯坚回国任国民联军的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西北军后,同上层人物建立了很好的统战关系,还积极用革命思想改造这支从军阀阵营中分裂出的部队。

1927年4月,他与西安有名的才女、共产党员王叔振结婚,在西北军中一时传为佳话。

1927年夏,冯玉祥受蒋介石拉拢,与共产党分手,刘伯坚也被“礼送”到武汉。随后,党中央派他再度赴苏联,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与刘伯承等一同学习。

1930年,他回到上海,翌年又进入江西中央苏区,先后任军委秘书长、红军党校政治部主任。此时,蒋介石将中原大战中被他打败收编的西北军主力第二十六路军调到江西“剿共”,并由中央军在后面督战。这种“一石两鸟”的毒计激起西北军官兵极大愤慨。

中央军委马上派刘伯坚主持策反工作,终于使该部1.7万人在宁都暴动,并编为红五军团。刘伯坚随后担任了该军团政治部主任,将这支部队改造成中央红军的主力之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离开江西长征,刘伯坚被留下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20万国民党军队将留下的3万红军(半数系不能远征的伤病员)压缩到赣南一隅,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在几个月后才接受陈毅的建议,下令分路突围,开展游击战,可惜为时已晚。

1935年3月初,刘伯坚在战斗中左腿中弹,不幸落入敌手。在被囚的17天中,他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他在遗书中把自己的一生归结为:“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并以“我为中国作楚囚”自豪。临刑前,刘伯坚写了最后两封信,他预言:“不久的将来中国民族必能得到解放”,他的“鲜血不是空流了的”。信中谆谆叮嘱他的亲人:“最重要的,诸儿要继续我的志向,为中国民族的解放努力流血,继续我未完成的光荣事业”。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在江西省大余县金莲山上被敌人杀害,壮烈牺牲,时年40岁。

刘伯坚——礼送出境

刘伯坚投身革命所走的道路,与周恩来、赵世炎等党的第一代先驱者们相似,即由中国走向世界寻求真理,由追求民主主义转入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在欧洲学到了革命理论,又回来拯救苦难的祖国,并不惜为此献身。

中国革命史册上,刘伯坚的突出贡献便在于奠定了党在西北军中的影响。这支旧军队在冯玉祥的带领下,有着相对比较朴实的作风,官兵也大都是较少带兵痞恶习的穷苦农家出身,但他们毕竟是从北洋军阀部队中分化出来的。

刘伯坚利用西北军中的有利条件,把革命的思想注入官兵中间,同时用自身的模范作用影响他们,因而才有点石成金、枯木逢春的奇效。

刘伯坚西北军虽然只待了九个月就被“礼送出境”,但共产党由此积累了改造旧军队的重要经验。对西北军来说,共产党的良好影响此后长存了二十多年——在后来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西北军部队连续发起过宁都暴动、察绥抗日同盟军、西安事变,直至淮海战役开始时西北军最后一支余部还在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起义。

蒋介石后来恼恨地抱怨说吃尽了西北军的亏,其根源恰恰在于共产党的影响深入这支队伍,而其中凝结着刘伯坚的极大心血。

刘伯坚——军中演讲

西北军官兵反映:“听过刘部长一次演讲,当得了三个月的饷”

1926年9月,在接受了中共中央、共产国际交派的改造西北军的任务后,刘伯坚陪冯玉祥穿过外蒙古荒原,进入绥远(如今在内蒙古西部)。当地虽然有十几万西北军,内部却很混乱。士兵们军衣破烂,面有饥色,对政治概念一片漠然。为了振奋涣散的军心,刘伯坚到各个军建立了政治工作机构,并办各种训练班,每天工作都在18个小时以上。这时,中共中央派遣刘志丹、安子文等二百多名干部到西北军中来,他们都在刘伯坚的统一安排下,分配到各部队,担任政治工作干部。

这期间,刘伯坚表现出的豪迈气概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使不少高级军官感到钦佩,杨虎城、吉鸿昌、邓宝珊、赵博生、董振堂等都与他交上了朋友。日后,他们有的成为党的重要统战关系,有的还起义加入了共产党。

刘伯坚身为新建的政治部负责人,职务超过军长,却在一路上同士兵和下级军官一样行军,经常同大家谈心。这些在旧军阀队伍中长期生活的人都说:“‘刘部长’真是没有一点架子,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大官。”刘伯坚的演讲能够道出这些苦难深重的士兵的心里话,因此大家又纷纷反映说:“听过刘部长一次演讲,当得了三个月的饷。”由于西北军官兵都知道他是共产党员,由此感到共产党的作风就是好。

刘伯坚——临刑前

广东军阀为了炫耀所谓胜利,故意押着负伤带镣的刘伯坚,在大庾县最繁华的青菜街(如今改称建国路)走过示众。刘伯坚气宇轩昂,使路旁的人们敬佩不已。回到牢中,他写下著名的《带镣行》和长诗《移狱》,并写了几封充满感情的家书。

临刑前一刻,他还给妻子王叔振留下一信,里面说:“望你无论如何要为中国革命努力,不要脱离革命战线,并要尽一切力量教养虎、豹、熊三幼儿成人。”可惜的是,他挚爱的夫人也牺牲于闽西游击区,不能看到这些信件。

翌年末西安事变时,王叔振的嫂子凤笙将刘伯坚的儿子刘虎生连同几封遗书交给周恩来周恩来对此一直缅怀不忘,直至60年代还介绍说:“这些遗作,是我们党在战争年代里流血牺牲的烈士给他的亲人的最完整的遗书。”

刘伯坚——纪念碑

刘伯坚烈士纪念碑位于平昌县城二公里的佛头山腰,一九八六年落成。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为纪念碑揭幕,邓小平题写碑名,纪念碑以“忠魂盛开革命花,正气凛然照万代”为主题,纪念碑列为省级重点文物,现列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0年遵照胡耀邦同志“川北人民应该为刘伯坚烈士树碑立传”的指示精神,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在其故乡(平昌县城)修建了刘伯坚烈士纪念馆。期间,邓小平同志题写碑名,黄镇同志撰写碑文,李鹏、陆定一、聂荣臻、叶剑英等中央领导同志分别题词。

1986年10月,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乘专机前来参加落成揭幕典礼,李鹏总理亲笔发来贺电。整个纪念馆由纪念碑诗屏、碑廊和刘伯坚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组成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景区共占地2238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7998平方米。

刘伯坚烈士生平事迹馆内,安放着刘伯坚汉白玉塑像,气宇轩昂,栩栩如生,那叱咤风云的神态,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室内史料、文物系统展示了刘伯坚烈士“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

刘伯坚烈士纪念碑由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设计,碑体以绽开白玉兰花来展现“忠魂盛开革命花,正气凛然照万代”为主题,碑高23.55米,花瓣中间含苞待放的花蕾表达了人们对英雄英年早逝的深深惋惜之情,红色的地板砖向人们昭示“北杜鹃赣南血,烈士精神砾古今”;碑体正面是小平同志亲笔所写的“刘伯坚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碑座后面是年满八十高龄的黄老用三个月时间撰写的碑文,碑体两侧的碑廊里,陈列着陈云同志接见刘伯坚烈士亲属的照片和中央领导参加纪念碑落成典礼盛况的照片。

纪念碑大坝俯瞰平昌县城,四周重峦迭嶂,山环水绕,风景旖旎,游人络绎不绝。一九九一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五年被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二十年来,先后接待了中央和省内外参观团体10000余起,参观群众逾百万人次,已成为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

刘伯坚——故居

1895年1月9日,刘伯坚烈士生于平昌县龙岗乡。烈士由龙岗乡走上革命道路,龙岗因烈士而蜚声中华大地。龙岗,位于平昌县城南部,与达州、营山相临,是平昌南大门,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位于龙岗场镇的刘伯坚烈士故居距县城60公里,面积600余平方米,属老式穿斗木结构民居,居住着伯坚烈士孙及侄孙4家29口人。

刘伯坚烈士故居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刘伯坚烈士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居房屋年久失修,烈士早年用过的书房、桌、椅、床等大量遗物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蛀蚀、损坏,且无序堆码和继续使用。在原国务院总理李鹏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关注和深情关怀下,于2005年10月启动了“刘伯坚烈士故居修缮工程”,同年12月19日竣工。现已成为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川陕苏区首府红色之旅的精品景点。

刘伯坚——最后的诗

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

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

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

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

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

志气愈轩昂,

拚作阶下囚,

工农齐解放。

移狱

大庾狱中将两日,

移来绥署候审室,

室长八尺宽四尺,

一榻填满剩门隙;

五副脚镣响锒铛,

匍匐膝行上下床,

狱门咫尺隔万里,

守者持枪长相望。

狱中静寂日如年,

囚伴等吃饭两餐,

都说欲睡睡不得,

白日睡多夜难眠;

檐角瓦雀鸣啁啾,

镇日啼跃不肯休,

瓦雀生意何盎然,

我为中国作楚囚。

夜来五人共小被,

脚镣颠倒声清脆,

饥鼠跳梁声啧啧,

门灯如豆生阴翳;

夜雨阵阵过瓦檐,

风送计可到梅关,

南国春事不须问,

万里芳信无由传。

阅读

阅读

相关推荐:

求职信:朋友,你在求职的过程中是不是也打算写求职信呢。写求

酒店个人简历模板

自我介绍是每一个职场中人

个人简历封面

自我介绍:面试是公司挑选职工的一种重要方法,求职面试时首先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