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个人简历

蔡其矫生平简历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含糊的金毛

蔡其矫,著名诗人。生前曾任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一起来看看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蔡其矫生平简历,欢迎阅读,仅供参考,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爱学习网。

蔡其矫生平简历

蔡其矫 - 简介

蔡其矫(1918.12.12——2007.1.3)

1940年至1942年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系教员;1945年晋察冀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军事报导参谋;1949年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情报总署东南亚科长;1952年至1957年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教员、教研室主任;1958年汉口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政治部宣传部长;1959年福建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副主席、名誉主席、顾问。

蔡其矫 - 经历

联合大学1918年12月12日生,福建省晋江县园坂村人。8岁随家庭侨居印尼泗水。1929年回国在福建泉州教会学校上完初中。1934年到上海升高中。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积极投身抗日战争这一民族伟大的救亡运动,开始写反映抗日斗争的作品。1936年至1938年,20岁的蔡其矫再次回国参加抗敌。1938年辗转到达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随该校部分师生到达晋察冀边区,在华北文艺学院文学系任教。1941年开始发表诗作,其间写的《乡土》和《哀葬》二诗分别获晋察冀边区诗歌第一奖和第二奖。 1942年写的《肉搏》至1953年发表,被诗歌朗诵者和剧校考生一再朗读,并以此诗闻名于世。同年写歌词《子弟兵歌》,被选为广泛传唱的军歌。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写剧本写歌词,如《月雪之夜》等。1945年当随军记者,写报道之外,也写诗。他是一位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1948年后从事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的研究工作。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任教,后任该所教学研究室主任,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上世纪50年代,蔡其矫主动放弃仕途,保持诗人身份。“大跃进”时代,当人们争相写颂歌之时,蔡其矫却另辟蹊径,写出了直面历史沉痛与生活艰辛的《雾中汉水》、《川江号子》等力作,1956年至1957年间发表了许多诗作,分别收集在《回声集》、《回声续集》(均于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涛声集》(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出版)三个诗集里。

上世纪60年代,极左思潮当道,蔡其矫却在诗中“憎恨强权”。随后,他一再被“边缘化”,甚至被流放和投进监狱。1962年后,他从事自由诗、民歌体和古典诗词研究。这一时期,他的诗很少。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又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活力,成为新时期中国诗坛的先驱人物。诗集《祈求》是他写于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作品。在这里依然可见其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关注和对艺术的不懈追求。1959年回福建为专业作家,将20年来所写的诗作收编为《迎风集》、《双虹集》、《福建集》三个诗集。另有《迎水集》、《醉石》、《蔡其矫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蔡其诗歌回廊》(海峡文艺出版社版)等15种。

蔡其矫 - 诗歌特点

蔡其矫受惠特曼、聂鲁达的影响,曾翻译惠特曼、聂鲁达、埃利蒂斯、帕斯等人的作品,也从祖国传统的诗歌以及民歌中吸取营养,接受中外诗歌的多种表现方法,注意题材和形式的多样化。诗人对理想、自由、爱情和生命的追求,在心灵与时代的相撞击中,激溅出诗的火花,成为20世纪的一份见证。

蔡其矫 - 个人影响

高龄时期的蔡其矫,依然激情如昨青春焕发,自己笔耕不辍,且长年热心提携后进,培养诗歌新人,对社会性的文学活动一向热情鼓励,积极参与。其诗歌精神影响了几代诗人蔡其矫先生无疑是我国当代具有重大影响的著名诗人

蔡其矫 - 成就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他以《波浪》、《屠夫》、《也许》、《祈求》、《醒梦》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对“自我”内心世界进行较多的揭示,开创了一代诗歌新风。

蔡其矫著有诗集《回声集》、《回声续集》、《涛声集》、《祈求》、《双虹》、《福建集》、《生活的歌》、《迎风》、《醉石》、《倾诉》、《蔡其矫选集》、《蔡其矫抒情诗》等。2002年10月18日,第13届全国书市,在南国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一次性推出老诗人8卷本的《蔡其诗歌回廊》,举办《蔡其诗歌回廊》音乐朗诵会。

蔡其诗歌回廊》由他亲自选定,是诗人各时期最重要的诗作。之一大地系列《伊水的美神》93首,之二海洋系列《醉》95首,之三生态系列《翠鸟》95首,之四乡土系列《南曲》73首附故乡散文三题,之五情诗系列《风中玫瑰》126首,之六人生系列《雾中汉水》102首,之七译诗系列《太阳石》32首,之八《诗的双轨》收录26篇诗论,附录聂华玲、公木、谢冕、牛汉、邵燕祥评论文章5篇,及著作年表。

蔡其矫 - 爱情

爱情诗是蔡其诗歌创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创作了许多旷世杰作,《也许》、《等待》、《思念》、《距离》、《相思树和石榴花》等,经常成为朗诵会上少男少女最喜爱的作品。在蔡其矫看来,诗人不写男女之爱那是奇怪的事情,“人类的男女结合是大地上面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对女人的爱,是纯洁心灵的崇拜”,“爱情是人类精神的最深沉的冲动”。蔡其矫心目中永远尊置一个塑像,庄严圣洁,不容亵渎,那是女性自然的胴体。

蔡其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从广义上讲,爱祖国、爱大地、爱自然都是爱情。男女之爱,是人之天性,我把爱情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纯粹的友爱,没有肉体上的接触,但心灵相通,互相扶持;第二类是有情也有性的爱,是最激烈的、最高境界的爱情;第三类是纯粹的性爱,是最短暂、也是最低层次的爱。”

蔡其矫 - 对年轻人的忠告

谈及对自己诗歌创作成就的评价,蔡其矫认为他是一个过渡者,是新人的跳板。他说,要做真正的诗人,就要忍辱负重。世界上多数文学大家都是在冷落中成功的;相反,很多当时走红的作家和作品,很快就被人忘记了。作为诗坛前辈,他对年轻诗人提出忠告,要成为一名真正的诗人,一要热爱自然,二要过普通的生活,三要有感情地生活

蔡其矫 - 最后的日子

“我想回到晋江圆坂老家可能更好。”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蔡其矫依然难忘家乡的草木,他一直在以一个诗人的激情与浪漫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九日山上眺望》、《东西塔之歌》、《泉州》、《沉船》、《郑和航海》、《徐福东渡》……在这些诗卷中,蔡其矫痴情地描绘着家乡泉州的博大与深沉。1992年晋江建市时,他还欣然应邀为晋江市市歌——《晋江之歌》作词。蔡老个人生活很简朴,但对家乡的公益事业却从不吝啬。他曾自己掏钱,花了几年时间,在村里建了个花园,供村民休息。

蔡其矫 - 逝世

中国当代诗坛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蔡其矫,于2007年1月3日凌晨2时因患脑瘤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89岁。蔡其矫的祖籍是晋江市园坂村,他的离开给家乡人留下了难以表达的悲痛和思念。

一得知蔡老逝世的消息,晋江市政府当天就发去唁电表示慰问,6日还将派专人赴北京参加蔡老的追悼会。下一步,晋江市准备把蔡其矫的故居改造成蔡其诗歌纪念馆,展示蔡老的手稿、作品、照片、书信及遗物等。

蔡其矫 - 回忆蔡老

“很有风度,激情澎湃,老当益壮,是个‘老天真’。”认识蔡其矫的家乡人都这样评价他。这位深受美国诗人惠特曼影响的中国新诗的探索者,以我行我素的意象写作、自由奔放的语言风格和特立独行的行事作风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现实中的诗人,追求的也是诗一般浪漫与潇洒的生活

“蔡老潇洒,激情澎湃。”泉州市文联副主席邱章平回忆了一段往事:1995年,德化文联举办了一场文化活动,邀请了许多文化界的知名人士前来参加,蔡其矫也在其中。当时,泉州到德化的路并不好走。100多公里的路让与会者在车上颠簸了三四个小时,到达德化时已是“人困马乏”。但一听说活动现场有文艺表演时,蔡老的眼睛顿时一亮,立刻精神百倍招呼大家:“都跟我跳舞去。”

黄良说,蔡其矫尤其喜欢跳舞。前几年回晋江时,都会举办舞会,邀请老家的朋友参加。

“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和蔡老认识后,他回老家来都会通知我们这些当时的文学青年,我们就跑到他家集会,有时候就在他家吃饭。”泉州知名作家蔡芳本说,“我记得有一次就是吃红萝卜咸饭,他非常喜欢吃红萝卜咸饭配牛肉羹,他自己做的,在他的客厅吃饭,然后就照相,他很喜欢照相,接着就一起去爬紫帽山。”

蔡其矫 - 评价

权威评论说,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在每一个年代(从50年代到“文革”中的70年代直至21世纪的初年),都留有传世之作的诗人没有一位能与蔡其矫匹比!

纵然是艾青。

蔡其矫,作为一个青年诗人,出现在50年代的新中国诗坛,很有一点不凡。他来自解放区,是个三八式的老革命,但他的诗却没有一点老革命的姿态。他特立独行,真实自我,却神奇般地避过了许多政治风浪。在极左的60年代,他大声呼喊:

让我高举订盟的酒杯,为永驻的春天欢呼;太阳万岁!月亮万岁!星辰万岁!少女万岁!爱情和青春万岁!

他大胆表白:为了一次快乐的新吻,不惜跌得粉身碎骨。

这两句诗是他生命的格言。在惊叹诗人坦城的同时,人们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在他诗情喷发的时候,身边的女性也像走马灯一样旋转。诗人没有粉身碎骨,但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然而,诗人没有放弃诗歌,更没有从异性造成的旋涡中急流勇退。

艾青问他,付出这样的代价,是不是后悔?

他说,不后悔。

他不但不后悔,到了八十有六的今天,仍雄风犹在,春心依旧,诗情不绝,而且,还把一切火一样地公开了。

蔡其矫,一位大情真爱的世间男儿。

蔡其矫,一名敢说能爱的诗坛独行侠。

阅读

阅读

相关推荐:

机电工程师简历范文

口腔科护士求职信范文

自我介绍:朋友,面试自我介绍,有利于面试官对我们初步了解,在

名人简历:阅读辜胜阻,现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民建中央常务

自我介绍:作为应届毕业生,在求职前需要准备一份好的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