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作文

我们家乡的名人作文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诚心的百褶裙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每天的新闻联播里有一个著名的播音员叫:海霞。她还是咱的校友呢!下面是我爱学习作文栏目小编为您精心编辑的作文,希望对你的写作有所启示,写出好的作文

篇一:家乡名人

我的老家在郑州,名人可算是数不胜数。今天,我就了说说司智洪。

在2008年11月29日晚,都市频道的摄像记者司智洪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在11月30日的都市频道里播出了司智洪因公殉职的消息,我和妈妈看了之后震惊不已!敬佩的眼中流下了两行滚滚热泪!

司智洪永远都是在摄像机的后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忘手举摄像机站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服务,可他却永远的倒下了……解救黑窑工的工地上有他;汶川大地震的现场有他……他时时刻刻地为我们服务,但他的生命却永远的定格在了33岁!

12月4日,司智洪的集体告别仪式,在郑州殡仪馆举行。

篇二:家乡名人

“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狮泉河水,二离桑梓独恋雪域,是民族团结如冈底斯山。”这就是赞美孔繁森的一副对联,也是孔繁森葬礼上的一副挽联,正解出了孔繁森对雪域的怀念,也是藏民对孔繁森的敬佩。

孔繁森1944到1994年聊城市堂八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7月1疗程技校毕业后,应征入伍,1964年被评为济南军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同年十月赴京参加国庆十五周年观礼。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宣传部副部长,后派到海拔更高的岗巴现任县委付书记,在岗巴工作时跑遍了全县,访贫问苦和当地人一起干活,经常受到当地人的赞叹。

一位七十多岁的藏族老人肺病浓痰堵塞了咽喉危在旦夕,当时没有其他医疗器备可用,孔繁森就用胶管伸进老人的嘴里一口口把脓痰吸出来,然后有位老人打针服药,直到转危为安,雪越下越太,风越刮越劲。但他没有休息,然后又帮牧民们干活,休息的时间很少。

篇三:我家乡名人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每天的新闻联播里有一个著名的播音员叫:海霞。她还是咱的校友呢!

她有着一头乌黑的短发,端正的五官,洁白的肤色,苗条的身材,得体的装束,恬静的微笑,让人一看就忘不了。

“海霞”不是她的艺名,她解释:我姓海,叫海霞。1970出生于郑州的一个回族家庭。她从小就多才多艺,十一二岁的时候,她在一部电影《赵趁妮》里扮演了赵趁妮的小女儿。上高二时,她刚好赶上三届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大赛并且获得了“三连冠”。1989年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1993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现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曾任中央电视台一套《早间新闻》、《晚间新闻》、《滚动新闻》播音员。 现为中央电视台一套新闻节目原《现在播报》主播。2007年12月6日开始主持《新闻联播》。

海霞正是凭着坚定信念,打开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篇四:我们家乡名人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我们村的一位农民——我的爷爷我的爷爷今年60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了许多。他的皮肤很黑,短头发,经常戴一顶草帽,穿一件很旧的褂子,显得又瘦又矮。但他种起田来一点儿也不含糊。他每天起早贪黑,到田里治农药、除草……干的活是辛辛苦苦。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经种了几十亩田。从一开始一贫如洗到现在不愁吃喝。我的爷爷不仅勤劳,而且充满了智慧。爷爷一开始不懂得种田的经验,所以吃了亏,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到处请教别人,自己也买了关于水稻或其它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书。自己不识字,就让家里人读给他听,然后用心钻研,终于掌握了一些技术和经验。他经常说:“种田看起来简单,学问确实有不少呢!”

有一次,大家买种子,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买了同样的种子。只有爷爷和他们不同。有些人问他为什么买这种种子。他说:“我的经验,今年的天气适合这种种子。”果然,最后他收获的要比别人多很多。慢慢地他开始富裕了。从此,他就成了我们村的名人。种田虽然让爷爷辛苦了好一阵子。但最终还是得到了回报。真是苦也粮食,甜也粮食。

篇五:家乡名人

我的家乡有许多的名人,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的祖 先 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前几世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相传收的弟子多达三千人,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家说的创始人。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曾跟师襄学琴,某天师襄交给他一首曲子,让他自已练习,他足足练了十来天,仍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师襄忍不住了,说“你可以换个曲子练练了。”孔子答到“我虽然已熟悉它的曲调,但还没有摸到它的规律”。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又说:“你已摸到它的规律了,可以换个曲子练了。”不料孔子回答“我还没有领悟到它的音乐形象哩。”如此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发现孔子神情庄重,四体通泰,好似变了人样。这次不待师襄发问,孔子就先说道:“我已经体会到音乐形象了,黑黝黝的,个儿高高的,目光深远,似有王者气概,此人非文王莫属也。”师襄听罢,大吃一惊。

这就是我们家乡泰安曲阜的一位名人,他很使我敬佩。他为我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以后,我们学习孔子

篇六:家乡名人

一说起家乡名人,我就想到了这位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孔繁森

孔繁森生于1944年,死于1994年11月29日,享年50岁。他是山东省聊城市棠邑五里墩村人,是模范共产党员,1966年加入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

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孔繁森主动报名,请人写了“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鬼雄死不还乡”的条幅。刚到西藏,他又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腔热血洒高原”,以此铭志。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便任命他为岗巴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3年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村民一起收割,打场,修水利,干农活,是百姓心中的好领导,人们对他十分爱戴,他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81年,他返回了故乡。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组织上认为孔繁森在政治上成熟又有在藏工作经验,便决定让他带队第二次赴藏工作。这一次,孔繁森在4个月的时间里跑遍了拉萨八个县区里的公办学校和一般农村小学,把入学率由百分之四十五提到了百分之八十。孔繁森一位两袖清风,一尘不染得好领导,他说:“人民政府干部,要为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

这就是孔繁森我们学习的榜样。

篇七:家乡名人

我的家乡有位赫赫有名的好老师,在村里他可是家喻户晓的。他,就是我的姥爷。你可别认为我偏心给自己的姥爷按个好老师的称号,他可是大家和学校公认的。

姥爷长的很慈祥,一头花白的头发,高高的鼻梁上架了一副又重又大的老花镜,因为年纪大了牙齿不好了,可他为了教书安了一口假牙。

姥爷是位小学语文老师,他知识渊博,能说会道。上课的时候很严历但话语又幽默风趣,让学生清楚地明白这是课堂的同时又不觉得古板无趣,使得课堂气氛很活跃。姥爷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成绩都很优秀,为此,学校常表彰我姥爷

姥爷现在虽然退休了,但他并没有变得游手好闲,他还是像以前那样热情乐于助人,哪家的孩子有不会的问题,都可以请教他,他便会认真地进行讲解,无论风雨都阻挡不了他的热情。

有一次,一位老乡说好了下午让姥爷去他家给他孩子讲题,可不巧的是下午竟下起了倾盆大雨,坑坑洼洼的路上满是泥浆。老乡看路不好走就不让姥爷去了,但姥爷坚持要去,他说:“孩子的问题没解决,我会睡不好觉的,不能让问题永远留着。”说完他便向雨中走去。晚上回家时,他膝盖以下全湿了,可他进门第一句话是:“孩子的问题解决了。”

姥爷这种恪尽职守,乐于助人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教学事业中,他退休前热心教学,退休后更是不忘本职,为孩子服务。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作文

作文纪念长征

第一次游泳作文400

愉快大扫除周记600字

同学之间友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