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入党申请书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可靠的毛衣

以下是我爱学习网编辑为您整理的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我爱学习网(www.52xx.cn/rudangshenqingshu/)查看。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开辟历史的新时期

1976年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的浩劫,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百废待举,百业待兴,人们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这时,摆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是消除这场内乱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的混乱和经济建设的进一步调整。然而“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提出,造成了思想上的严重阻碍,使党无法按照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能够使生产力得到更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的新道路,中国又经历了两年的徘徊。

面对“两个凡是”对人们思想造成的禁锢,以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为起点,全国上下、社会各界掀起了关于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历史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这篇讲话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为,应当及时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这次全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

随着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认识不断深化,系统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时机也日益成熟。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决议》对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做出了科学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的发表表明了党在理论上已更加成熟,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规律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任务。

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新局面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党的十二大和十二届三中全会适应国内形势的发展,不失时机地提出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进行全面改革的纲领,由此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邓小平同志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鲜明的旗帜,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

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党对于中国国情的认识更加深刻,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加明确。在此基础上,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召开的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大会还确定了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十三大后,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发展。1984年到1988年,我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加速发展的飞跃时期。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于1989年6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党坚持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到五中全会,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现了顺利交替,保证了党的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国家的稳定,使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能够顺利前进,这是党在政治上高度成熟、组织上坚强有力的明证。

三、推动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三个有利于”的评断标准。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强调发展是硬道理,强调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加系统,为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做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继续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加速发展,到1995年,我国经济提前实现原定2000年比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大会将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行动纲领,对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跨世纪发展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在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大会制定的面向新世纪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确保了全党坚定不移地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四、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2002年11月,党的第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在这次大会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顺利实现了新老交替。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谱写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篇章。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样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它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科学总结了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件。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十一五”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地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应对各种挑战,认真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为后十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10月9日至12日,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深入讨论了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若干重大问题,为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充分准备。

五、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胜利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的报告。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七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坚定信念、指明方向的大会,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明确目标、全面部署、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大会大会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谱写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对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08年10月9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全局出发,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体现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要求,适应当前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亿万农民的共同心愿,是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

相关推荐:

2017大学入党程序

党的十九大重新对《中国共

入党申请书模板

大一学生2018入党申请书范文1500字

2019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