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高频考点(2)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独特的小霸王

我爱学习网为你带来[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高频考点(2)],小编对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中的“地理常识”常识高频考点进行了整理汇总,供广大考生参考,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公务员考试频道查看相关资讯。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地理常识高频考点(2)

1.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震级烈度的关系是( )。


A.两地的震级烈度相同 B.甲地的震级烈度比乙地大


C.两地烈度相同,甲地震级比乙地大 D.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


2.基本上贯穿大陆东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极地苔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3.赤道地区全年的降雨主要是( )。


A.锋面雨 B.对流雨 C.地形雨 D.台风雨


4.北极地区的东风带分布特点是( )。


A.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 B.位于极地低压带和副极地高压带之间


C.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同温带大陆气候分布区一致


5.北半球的信风带气流的流向是( )。


A.东北向 B.东南向 C.西南向 D.正南向


6.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7.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 )。


A.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B.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交替控制


C.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D.受季风控制


8.以下叙述中反映了陆地自然分布规律的是( )。


A.陆地自然带以热带雨林带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B.各自然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界线


C.高山地区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无明显的分布规律


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最为明显


9.斑马、猕猴、驯鹿生活的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带苔原


B.热带草原热带雨林、亚寒带针叶林


C.热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极地冰原


D.热带雨林、热带荒漠、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0.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 )。


A.热带草原带 B.热带沙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森林带

下面是参考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2.【答案】B。解析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与冰原气候同为极地气候,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3.【答案】B。解析: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常年盛行对流雨。


4.【答案】C。解析极地东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且向右偏转为东北风。


5.【答案】C。解析: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风从东南向西北刮,称“东南信风”。


6.【答案】D。解析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气温低于0度,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7.【答案】C。解析:地中海气候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8.【答案】D。解析:随着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减少,陆地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分异也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9.【答案】A。解析:斑马分布热带草原,猕猴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驯鹿分布于寒带苔原。


10.【答案】C。解析: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栏目推荐:


相关推荐:

天津公务员:我爱学习网为大家提供《2017年天津蓟州区招聘环保专职

2017年常德石门县事业单位招聘公告(第二至四批次)

2018年国考怎么判断专业是否符合职位要求

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模拟考题:资料分析(十)

行测数量关系:当平均遇上整除 无理变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