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我爱学习网带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统文化创造性
我爱学习网带来“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发展”,供您参考!更多相关资讯敬请关注本网站的更新!祝您取得好成绩!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弘扬和保护各民族传统文化,不是原封不动,更不是连同糟粕全盘保留,而是要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努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论述]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习近平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同时又是随着历史和时代前进而不断与日俱新、与时俱进的。——习近平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习近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习近平
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
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
世界上的事物无不包含着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中华文化也是一个良莠并存、具有内在矛盾的统一体。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
辩证看待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也要正视缺陷,要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传统有优秀与不良两种性质,我们要弘扬的是优秀传统,对不良传统则必须舍弃。
区别优秀与不良两种文化传统,主要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和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就是看其是促进社会的进步还是阻碍社会的进步。值得注意的是,两种传统的存在往往不是纯粹独存、绝对对立的,而是交叉互渗。比如,儒家的仁爱观念,既表现了人道精神,也包含了等级观念。佛家的因果报应说,既是一种因果律的理性观念,也是一种神学说教。这都需要我们认真分析,以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正确理解和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是中华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的思想前提,是中华民族具有凝聚力生命力的思想基础。
[原因]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参考对策]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对于厚重的传统文化而言,进行原汁原味的复制和借鉴,显然有点保守和僵直。将其文化记忆和精神融入现代生活,才是更为现代的文化转化方式。
第一,要有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它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文化道德观念,它是“我们”的,具有典型的中国精神、中国风度,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特点、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更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虽然今天已经进入21世纪,这些文化记忆和精华,一点都没有过时。不但没有过时,反而对工业化文明带来更为细腻的滋润和影响功效。比如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到了21世纪,三十年河西的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三十年河东的东方文化,人类文化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因此,今天的我们要树立虔诚的传统文化敬畏感,放在社会发展的最高处,当作“须臾不可离也”的精神家园。扎根在中国传统文化记忆的根基上,创造更多持久与和谐发展。
第二,要有忠诚的文化保护意识。当下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不同文化间存有这样那样的交融交锋和博弈,人们容易出现精神迷茫和价值迷失。比如有人就对西方文化过于崇拜,而对于传统文化有所忽视,以至于不少传统文化项目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出现了疲软和后继无人的态势。印度国会议员曼万达说:“文化认同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身份认同之一,如果我们丧失了自己的文化,我们将成为生活在自己土地上的文化难民。”文化断了根,民族没了魂,社会没有了传统记忆,这当然是一种巨大的软实力损失。因此,今天的我们,才要登高望远,将文化保护和继承,当作义不容辞的发展责任、精神责任,让传统文化在我们手里得到复兴和光大。甚至要敢于和各种戕害传统文化的不良做法坚决斗争。留住我们的根,留住我们的魂。
第三,要有与时俱进的文化转化和发展意识。文化申遗、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其最终目的是要让文化得到与时俱进的发展和继承。因此,今天的我们,在盘点和整理传统文化遗产的同时,更要树立紧迫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意识,通过各种文化创新,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统文化的面孔不再是呆板的、抽象的,而是鲜活的、水灵灵的,人们当然就非常喜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乐其心不违其志”的方式,用时尚化的方式来解读古老文化,让传统经典和文化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产品。让传统文化好懂、好听、好读,成为不可或缺的最爱,传统文化就能在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转化路径上,越走路越宽。
精心推荐:
||
||
小编在这里祝福大家考试取得好成绩!发挥出最好的水平。你是个聪明和头脑灵活的人,我相信你一定成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