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2019国考申论辅导:申论立意不偏题技巧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长情的泥猴桃

本网站为你整理了2019国考申论辅导:申论立意不偏题技巧,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申论考试,欢迎大家继续查看其它资讯。

2019国考申论辅导:申论立意不偏题技巧

一、题干点睛法

这一方法主要是要求我们认真阅读题干,从题干中提炼关键信息。核心思路为:找到题干中的核心句--确定核心句中的关键词--梳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确定总分论点我们通过一道真题来给大家展示一下确定过程:

【2018年国考副省】请深入理解给定材料5中划线句子“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源泉”,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字数1000~1200字。

按照题干点睛法的确定步骤:

1、确定核心句。在这个题干中“科学、艺术和古文化对于想象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构成了想象力源泉”这句话就是核心句;

2、确定核心词。在这句话中,“科学、艺术、古文化、想象力、重要作用、源泉”这几个词语是关键词;

3、梳理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在这几个关键词中,“科学、艺术、古文化、重要作用”这四个词语都是围绕着“想象力源泉这个词来谈的,所以关键词之间的关系为“想象力源泉通过“科学、艺术、古文化的重要作用”来体现。

所以在这个题干中总论点为“想象力源泉”,分论点分别从“科学”、“艺术”“古文化”对想象力的不同源泉构成来体现。

二、材料分析法

并不是所有的作文题干都会给我们提供这么多有效信息,有些作文题干只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主题或者话题,比如2017年国考副省以“以水为师”为题写一篇文章、2018年国考市地级试卷以“试谈‘有’与‘无’”为题写一篇文章等等,这样的话我们题干中只能分析出中心话题是什么,而并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论证中心论点,因此就需要结合给定资料进行分析来确定文章论点

运用材料分析法来确定总分论点时,可以遵循这样的一个思维逻辑来从材料中去确定:找到题干中话题、主题或者句子的出处段--题干中参考范围即核心材料--第一则或者最后一则观点型材料--客观题作答没用到的材料--结合全篇材料,在这个基础逻辑上去确立是否存在高频词、高档词、连续三个呈并列或递进关系的词语以及核心句,以此来提炼文章的总分论点。在此通过一道真题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2016国考副省】“给定资料3”引用了《论语》中的话:“不学礼,无以立。”请以这句话为中心议题,联系社会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自选角度,见解深刻;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总字数1000~1200字。

这个题干中,通过运用题干点睛法只能确定出命题人出这个题干就是让我们围绕着“学礼以立”这个话题来进行文章写作,可是究竟应该怎么写?从哪个角度开始写?我们便无从得知,所以就需要结合给定材料来进行剖析确定。按照材料分析法的基本逻辑先从出处段中去确立:

给定材料3出处段:

“不学礼,无以立。”F说,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一个人不学“礼”,不懂礼貌,不讲礼仪,就不懂得怎样做人、处世。或者说,一个人不懂得基本的规矩,就难以在家庭和社会中立身行事。而如果把“礼”与“立”做更宽泛的理解,那么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或许正因如此,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提出要“严明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出处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否“学礼”,是否懂得规矩,还事关公民意识的自觉、民族素质的提高、民族文化精神的弘扬乃至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这句话中通过4个“是否”形成递进关系分析了学礼的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就可以确定出来学礼既可以立公民意识、立民族素质、立民族文化精神,更可以立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因此通过此可以确定出这篇文章的总分论点

当然文章写作还是比较灵活的,围绕着主题词的写作都会保证自己的立意不跑偏,这里只是给大家介绍了两种比较直接好用的确立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安庆公务员:2018年国考拉开帷幕,你报名了么?以下资讯由我爱学习网

2017年河南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招聘公告(28人)

公务员考试真题

2019三支一扶公共基础:巧做担保物权

公务员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不同文种结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