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你能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吗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勤奋的白羊

辽宁公务员考试就要开始了,小编为大家提供辽宁公务员考试行言语理解与表达:你能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吗,一起来看看吧!

辽宁公务员考试行言语理解与表达:你能读懂作者的“言外之意”吗

在做行测片段阅读的主旨观点题时,大多数情况下文段中都会有明显的提示信息来提示大家文段的主旨观点所在,在选择时则需要选择文段中的原文原话或是同义转述即可。但是在做题中会发现有些情况下选择的正确选项并不是文段中某一句话的原话或是同义转述,而是需要根据文段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推出来的,我们称这种情况的主旨观点为隐性主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例题】蓝藻本身没有多少危害,就怕蓝藻上浮形成水华蓝藻形成水华时,一方面将严重抑制浮游植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方面也阻隔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体,导致水体中溶解氧严重不足,造成生态失衡。长期以来人们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与利用,导致大量含有氮、磷营养元素的污染物质不断排入海洋、江河、湖泊和水库等水体,造成严重的水体富营养化状态,为蓝藻的爆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段话意在强调( )

A. 谨防蓝藻上浮形成水华阻隔氧气进入水体

B. 蓝藻爆发会影响生态平衡以及水资源开发

C. 治理水体污染是控制蓝藻爆发的根本措施

D. 适当引种蓝藻吸收氮、磷元素以优化水环境

【解析】本文段第一句话主要说蓝藻形成水华不好,接下来第二句接着第一句话的话题从两方面阐述蓝藻形成水华的危害,最终会导致生态失衡,所以此时我们知道蓝藻形成水华是不好的现象,第一句话属于提出了一个问题。之后的第三句话阐述了水华形成的原因,是由于人们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最终蓝藻爆发形成水华,这属于在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由此来看整个文段的行文脉络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当作者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危害以及产生的原因,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告诉我们问题,而是要去解决它,因此我们此时就要选择一个解决文段问题的对策性选项。经过文段分析形成水华的主要原因是归结在人们的不当行为造成了水体污染,所以选择的对策性选项也应该是从这方面入手来进行解决的,即应该治理水体污染,因此本题答案选择C。

做完此题会发现C选项并不是文段中的某一句话的同义转述,是通过作者的写作意图推出来的,这种情况就是隐性主旨。

辽宁公务员考试:谨防行测资料分析中的“倍数”陷阱

行测资料分析是大家相对容易拿分的题型,但许多同学经常因为一些低级失误丢了一些非常可惜的分数。在这些低级错误中,倍数问题是许多考生经常犯错的部分,小编在本文中通过几道题目再强调一下倍数中的易错点。

例1:2006年到201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发生明显增长,由2006年每万人建筑面积的124.6平方米,到2013年的249.1平方米。

问题:2013年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比2006年翻了一番。(判断正误)

【考点】番数

【解析】答案:错误。249.1÷124.6<2,小于2就是小于2的一次方,所以不到一番。

【易错点】1.计算错误,有同学粗略计算容易认为249.1超过124.6的2倍;

2.倍数值误认为番数值,对番数概念不清。

例2:液化天然气主要出口国为卡塔尔、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日本为世界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进口国,2009年进口量达859亿立方米,其次为韩国、西班牙和法国,进口量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4.1%、11.1%和5.4%。

问题:韩国2009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大约比法国增长了多少倍?

A.1.6 B.1.4 C.2.4 D.2.6

【考点】多几倍

当然,关于资料分析的易错点不仅局限于倍数问题,小编希望大家在最后阶段学会总结。谨记,决胜公考不是做出多少难题,更关键比谁的低级失误少。祝各位考生一次成功上岸!

来源:中公教育

52xx.cn


相关推荐:

南宁公务员:我爱学习网为大家提供《广西南宁五象新区规划建设管理

2018年国家公务员面试真题(浙江、上海海事局3月8日)

公务员面试:我爱学习网为您整理了《2018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

国家公务员面试技巧:提对策的“僵局”要怎么破

公务员面试复习资料:不能让小学生“出口成脏”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