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申论公文写作:演讲类题目如何作答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热心的云朵

为了帮助大家复习好申论公务写作,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申论公文写作:演讲类题目如何作答,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祝你备考成功!

申论公文写作:演讲类题目如何作答

演讲、讲话类公文写作是申论贯彻执行题中考察频率最高的题目类型之一,题干当中一般给予某个特定身份,设定场景一般为给领导书写或者自身在某场合发言,要求考生撰写一则讲话稿或演讲稿,这类题目情境感强,特别接近对日后现实工作事务的模拟,在各类公职考试中均属于高频考点。为了能够帮助考生在这类题目当中更好把握该类型题目作答方法及技巧,小编在此举例说明此类型题目应当如何作答

例:

材料:

动动手指,就能在荒漠种上防沙绿植;念段文字,就能为失明人群贡献有声读物;迈开脚步,就能为需要帮助者送去所需物资,募集善款……近年来,公益搭上“互联网+”快车,为众多网友参与公益慈善提供便车,“微公益”与每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

“我正在干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日前,一段记录我国荒漠地区防沙种植核验、补种的航拍视频被广泛热转。网友口中这件“改变世界的事”,便是通过支付宝“蚂蚁森林”页面收取来自公共交通出行、开具电子发票等绿色低碳行为的“绿色能量”,积攒到一定数值后便可由蚂蚁金服在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区代种梭梭、沙柳等防沙绿植。截至8月底,蚂蚁森林用户已超2.3亿,累计种植树苗1025万棵,总面积超过16万亩。

“微公益”之所以能迅速为大众所接受,并能在公开透明、安全规范等方面构筑起较为可靠的系统,这与互联网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息息相关。同时,技术的进步又为理念创新和方式创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让创意为慈善事业点亮。

今年9月,四川布拖县人民法院分别对两名网络主播以慈善公益为名实施网络诈骗的犯罪行为进行宣判。去年8月至9月,这两名网络主播在线直播向村民转交来自网友打赏的善款,直播结束后却立刻将钱款收回。

从各类信息平台到网络直播,互联网公益的形式日渐丰富,但频频爆出的诈捐骗捐丑闻却给网友泼上了一盆冷水:有的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缺乏对项目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导致公众善心被动机不纯者利用,成为其“致富敛财”的工具;有的公益组织则刻意隐瞒项目进度,甚至私自挪用善款,侵蚀行业口碑。

如何保护网友爱心免遭欺骗?自去年指定首批13家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白名单”后,今年7月,民政部再次出台《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技术规范》《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基本管理规范》两项推荐性行业标准,明确要求在平台上进行募捐主体应是获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同时不应为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个人提供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赵廉慧认为,除了事前设置从业许可等合理门槛外,还应在事中监管中确立针对互联网公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指引,如资料审查指引、信息公开指引、内部治理职责指引等,引导其实现和加强自律管理、规范管理。

项目已被核实为真实”“项目已被认领,现已开始接受捐助”“项目已进入执行阶段”……打开新浪微公益平台,相关公益项目的执行情况类目清晰,从起始时间到详细描述,从花费金额到提交人信息,时时更新、笔笔公开,这样才能让公众善心“不受伤”。

互联网公益的所有参与主体都有责任从可持续的角度看待每一笔捐助。”师曾志指出,互联网公司或平台负有监管责任,但监管不是仅靠企业自身来承担的。政府对违规公益组织和企业应出台和实施有效监管惩戒手段,同时公众也应树立监管意识和权责意识,“当每一个社会主体都能发挥作用时,互联网公益才能在信任和善意中得到良性发展。”

假如你是文化局的干部,要在某研讨会上做一次关于“微公益”良性发展的讲座,结合“给定资料2”中提供的信息,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逻辑清楚,对象明确;

(3)不超过450字。

一、审题。

1.题干部分。“假如你是文化局的干部”给了我们领导秘书的身份,并设定了场景在某研讨会,且介绍了主题——关于“微公益”良性发展;“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直接下达任务,“讲话稿”既是需要完成和执行的任务也是指定文种,既然是讲话,那必定是有听众的,听众即是研讨会上的其他人员,遵循客观实际可以推断发文对象为“各位同志们”。最后,提取题干重点内容:在材料中寻找“微公益”良性发展内容,以讲话稿分享形式呈现。

2.要求部分。(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内容具体即在题目所要求的字数之内,尽可能多的书写要点。也就相当于归纳概括类题目的要点全面。符合实际就是在符合文种的实际要求,即讲话稿的行文规范。(2)逻辑清楚,对象明确。逻辑清楚主要是指行文要包含开头、主体、结尾,而在主体部分由于作答要点一般比较多,所以在主体部分也最好能够体现出要点的条理性。对象明确一是指讲话场合的对象,即要求考生书写称呼,二是指在作答内容的答题对象,即围绕“微公益”良性发展寻找要点。(3)不超过500字。字数是对考生在规定字数完成规定任务的要求,作答时不能超出作答的字数范围,要在规定字数完成任务,此外字数制定具有其科学性,如果字数明显不足,那可能是由于要点没有找全造成的。

二、找点。

围绕作答对象,在材料中寻找寻找“微公益”良性发展内容。通过阅读发现,材料中与“微公益”相关的主要内容为问题和对策型要素。具体如下:

1.问题。(1)诈捐骗捐。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缺乏对项目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导致公众善心利用。(2)项目公开公益组织隐瞒项目进度,甚至私自挪用善款,侵蚀行业口碑。

2.对策。(1)出台规定限制。民政部再次出台行业标准,明确要求募捐主体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限制募捐信息发布服务。(2)引导行业自律。设置从业许可,确立针对互联网公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指引,引导其自律管理、规范管理。(3)加大信息公开。讲相关公益项目的执行情况类目清晰公开,时时更新、笔笔公开。(4)加强监督管理。互联网公司、平台及企业自身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对违规公益组织和企业应出台和实施有效监管惩戒手段。(5)发挥群众力量。公众应树立监管意识和权责意识,促进互联网公益良性发展

三、加工。

1.内容加工。讲话稿在内容可以书写成总分总的逻辑,即开头、主体、结尾三段。

(1)开头。可将问题型要点融入在开头当中,作为发文事由呈现,体现“微公益良性发展”的行文目的,并注意语言过渡的流畅性。示范开头写作如下:

【开头示范】

大家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公益搭上“互联网+”快车,为人们参与公益慈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微公益”与每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但问题也频频爆出:1.诈捐骗捐。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缺乏对项目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导致公众善心利用。2.项目公开公益组织隐瞒项目进度,甚至私自挪用善款,侵蚀行业口碑。

(2)主体主体部分是核心的得分点,也是材料篇幅中占比最大的内容,在书写中可以将对策要点融入,因其内容较多,可以采取分条形式作答,体现文书的条理性及层次性。示范主体写作如下:

主体示范】

保护网友爱心免遭欺骗方法:1.出台规定限制。民政部再次出台行业标准,明确要求募捐主体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限制募捐信息发布服务。2.引导行业自律。设置从业许可,确立针对互联网公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指引,引导其自律管理、规范管理。3.加大信息公开。讲相关公益项目的执行情况类目清晰公开,时时更新、笔笔公开。4.加强监督管理。互联网公司、平台及企业自身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对违规公益组织和企业应出台和实施有效监管惩戒手段。5.发挥群众力量。公众应树立监管意识和权责意识,促进互联网公益良性发展

(3)结尾。结尾作为文书的总结,可以根据讲话稿的特点,适当的展开对未来的展望,进行呼吁及号召。具体写作示范如下:

【结尾示范】

让我们乘着互联网东风,让微公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格式加工。讲话稿类文种需要书写标题、发文单位(又称:称呼、主送机关、主送单位)、正文即可,不需要书写单位及发文日期。常规格式为:

(1)标题。居中书写,可写成关于+发文单位+发文事由,例:关于“微公益”的发言稿。

(2)发文对象。另起一行定格加冒号,根据实际情况,可写成“各位同志们”。

(3)正文。分三个自然段书写即可。

四、书写

将加工后的答案整齐、均匀、无标记的呈现在卷面上即可。参考答案如下:

【参考答案】

关于“微公益”的发言稿

各位同志们:

大家好,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发展公益搭上“互联网+”快车,为人们参与公益慈善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方式,“微公益”与每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但问题也频频爆出:1.诈捐骗捐。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缺乏对项目真实性的审查核实,导致公众善心利用。2.项目公开公益组织隐瞒项目进度,甚至私自挪用善款,侵蚀行业口碑。

保护网友爱心免遭欺骗方法:1.出台规定限制。民政部再次出台行业标准,明确要求募捐主体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限制募捐信息发布服务。2.引导行业自律。设置从业许可,确立针对互联网公益相关主体的行为指引,引导其自律管理、规范管理。3.加大信息公开。讲相关公益项目的执行情况类目清晰公开,时时更新、笔笔公开。4.加强监督管理。互联网公司、平台及企业自身加强监管力度,政府对违规公益组织和企业应出台和实施有效监管惩戒手段。5.发挥群众力量。公众应树立监管意识和权责意识,促进互联网公益良性发展

让我们乘着互联网东风,让微公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52xx.cn


相关推荐:

韶关公务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啦,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复习,

泸州公务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开始啦,朋友们一定要好好复习,

2018国考行测资料分析:组合选项题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考题及解答(10)

2019年云南公务员考试哪些人不能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