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行测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中的逻辑谬误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儒雅的胡萝卜

行测可能性推理通常会出现好几种错误类型,小编为大家提供行测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中的逻辑谬误,一起来学习一下吧!祝大家备考顺利!

行测判断推理可能性推理中的逻辑谬误

可能性推理中的逻辑谬误型题目是行测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题目,通常是题干出现一个故事或对话,问法通常是请指出上面所犯的逻辑错误/请指出上面运用的诡辩手法等。因此,小编建议大家了解具体有哪些常见的逻辑谬误。

一.自相矛盾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如果出现两句话,前面的话为真则后面的话为假,后面的话为真则前面的话为假,那么这两句话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例如:这个山洞从来没有人进去过,进去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

前一句话为真,则不会有人进去过,后一句就是假话,后一句为真,则说明有人进去过,则前一句为假。

二.模棱两可/两不可

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如果出现两句话,同时肯定或否定两个矛盾的命题,则这两句话就犯了模棱两可的错误

例如:要这篇文章的观点是全面的这不对,要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不全面的这也不对。

上面两句话中文章观点全面和不全面是两个矛盾的命题,同时否定了这两个命题,所犯的逻辑错误就是模棱两不可。

三.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用一个概念去代换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如果在命题中,前后出现的同样的文字,却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种错误就是偷换概念

例如:当有人说欧谛德谟克说谎时,他狡辩说:“谁说谎就是在说不存在的东西,而不存在的东西是无法说的,所以没有人能说谎。”

在欧谛德谟克的狡辩中,两次使用了“不存在的东西”这一语词,但其所表达的概念却是不同的。前者表达的是“不符合事实”的概念,后者表达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概念。他就是故意用后一概念去偷换了前一概念

四.偷换论题

偷换论题表现为前后论述的问题不一样,即前面说一个话题,后面讨论的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例如:男生对女生说:“讲讲道理好吗?”女生却回答:“你吼我,你怎么能这么和我说话呢”

这里男生和女生在说的,明显就不是一个话题,女生所犯的错误就是偷换论题。

下面我们再结合一道例题来进行下练习。

【例题】—天,一只饿狼抓住了一只兔子兔子抗议说:“你们这些狼老是欺负我们这些兔子, 可我们兔子从来没有欺负过你们狼啊!这太不公平了!”狼说:“这有什么。我们无非是找点吃的。难道你们不吃任何东两?”兔子说:“我们只吃靑草,可从来没吃过狼啊?”狼说:“难道靑草就该受你们吃吗?你们吃了这么多靑草,可靑草从来没吃过一只兔子。我现在吃你,正好为靑草报仇。”狼的反驳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

A.偷换论题

B.自相矛盾

C.模棱两可

D.断章取义

【答案】A

【解析】本题问的是狼的反驳中所犯的逻辑错误是什么,是一道考察逻辑谬误的题目,题中兔子和狼讨论的是狼为什么吃兔子的问题,而狼则开始讨论兔子为什么吃草的问题,所以前后谈论的话题并不一致,所以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行测逻辑判断:反向验证法 巧解前提型题目

公务员考试行测中逻辑判断占有一定比例,其中重点部分是可能性推理题型。可能性推理主要考查的是加强型和削弱型,针对加强型中的前提型题目如何快速确定需要补充的前提?除了正常的进行加强分析以外,可以通过反向验证法进行快速解题。反向验证法简单地来说就是将选项进行否定之后代入题干,如果这个否定的选项对题干论点不产生任何影响,所以这个选项是可有可无的,即不是必备前提。反之,要是对题干论点产生削弱作用,说明这个选项是必备前提。这里小编用两道题目来验证一下。

例1.随着技术的进步,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木料的检测来确定树木被砍伐的年份。因此,通过古建筑中幸存的木料,就可以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 上述论述基于的假设是( )

A.古建筑中的木料使用前没有闲置很长时间

B.古建筑大量使用木料作为建筑材料

C.一栋古建筑的建造通常只使用一种木料

D.保存完好的古建筑使用最耐久的木料建造的

【解析】A。题干中的前提是“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木料的检测来确定树木被砍伐的年份”,论点是“通过古建筑中幸存的木料,就可以确定古建筑的建造年份”。利用反向验证法进行做题,对A项进行否定,即木料使用前闲置了很长时间,那么科学家检测出来的木料的砍伐年份就不能等于建筑的建造年份了,可以对论点起到削弱作用,所以说明A项是必要前提,将B、C、D进行否定之后,即“古建筑中未大量使用木料”、“不止使用一种木料”、“不是最耐久的木料建造的”代入题干,发现与论点建筑的建造时间并无关系,也就是说并不能对题干论点产生削弱作用,所以不是必要前提,故答案选 A。

例2.食用碘盐可以预防甲状腺肿大,但过量可能会对人体产生危害。对此,有专家指出,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因此,人们对于食用碘盐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要使上述结论成立,所需要的前提是( )。

A.很少有人大量食用碘盐

B.目前数据显示,碘盐只对极少数的使用者产生了副作用

C.碘盐的副作用对人体的伤害并不大

D.所有人都严格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定标准食用碘盐

【解析】D。本题的论点是“人们对于食用碘盐的担心是毫无必要的”,前提是“有专家指出,只要食用量不超过专业部门规定的标准,它的危害就完全可以避免”。 A、B、C三项中的“很少有人大量食用”、“ 对极少数的使用者产生了副作用”、“ 对人体的伤害并不大”说明还是存在健康威胁的,不能让人们毫不担心。利用反向验证法对D项否定之后代入题干,如果人们不严格按照专业部门的规定标准食用碘盐则会有严重后果,也就需要担心,所以对论点起到削弱作用,所以D项是必要的前提,故答案选 D。

反向验证法在真题里更适用于补充前提型较难题目的选项辨析,小编希望大家根据这两题能快速理解反向验证的方法,并了解它的使用环境,可以恰当地采用此方法进行快速解题。

相关推荐:

2017年7月7日国外时事新闻

甘肃平凉公务员职位表(2017年)

贵州公务员: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蓄势以待,朋友们一定要抓紧时间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精选:让创意邂逅农业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通货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