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
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的特点!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简要对比载人宇宙飞行
载人飞行是航天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61年以来到今天世界上已有超过300余人在太空留下了痕迹,而目前载人飞行器主要分为三大类型,分别为宇宙飞船、航天飞机、以及空间站,接下来我从介绍,特点及结构和最早研究的国家这三个层面进行简要的对比。
1.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是指体积大并且能够载人从事多种试验活动的太空飞行器;它的特点表现为:(1)火箭助推,短期飞行。(2)可以往返地面,一般为一次性使用;它的结构一般分为几个舱段,两舱和三舱结构,主要包括返回舱、轨道舱和服务舱,两舱一般没有轨道舱。但是飞船的重点在于是轨道舱,而轨道舱承担着宇航员太空飞行过程当中的科学实验、进餐,休息以及体育锻炼等行为。返回舱也被称为是密闭舱,服务舱其实就是仪器设备舱;目前最早研制宇宙飞船的国家是苏联的“东方号”,以及美国的“水星号”。
2.航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短期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带有机翼并且能够像滑翔机那样在机场跑道着陆并且可以重复使用;它的特点表现为:(1)扮演军用卫星的侦查、导航以及通讯等任务。(2)可拦截和捕获相应的军事任务。(3)充当太空当中的中转站或者是转运站;它的结构主要由轨道器、固体火箭助推器、外贮箱三大部分组成。轨道器主要是载人,而固体火箭助推器是为了增强动力,当上升到50千米的高空后会停止工作并于轨道器分离,通过回收修理可重复使用20多次。外贮箱是这三部分唯一不能回收的,主要是载人;目前最早研制航天飞机的国家是美国。
3.空间站
空间站是一种可供多名航天员,长期居住和工作的大型载人航天器;它的特点是:体积大,且飞行时间比较长,可承担较多的科研项目;它的结构一般分为密封的居住舱、对接过渡舱和非密封的资源舱;目前最早研制空间站的是前苏联的礼炮1-7号及和平号空间站。目前,全世界由16个国家正在组装国际空间站。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流浪地球》中的科技考点
今年春节《流浪地球》成为最大的热门影片,观影的小伙伴在被电影宏大场景和特效震撼之余,也纷纷感叹“脑子不够用”了。在这不优秀的国产影片中,有很多高深的物理和天文知识,理解起来极度“烧脑”。接下来从考试的角度,为大家奉上电影中的科技常识考点。
(一)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能称为大行星的天体有8个,根据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涉及考点主要如下
(二)太阳
阳光是地球能量的主要来源。太阳位于太阳系的中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银河系的中心公转。太阳的构成上从内到外分别是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二、能源
(一)能源的分类
(二)核能
又称原子能,包括裂变能和聚变能两种主要形式。
1核裂变:主要应用于核能发电,技术应用比较成熟。核电(核电站利用核能进行发电,其所使用的核燃料是铀)已与水电、火电一起构成世界能源的三大支柱。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也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运输和储存都很方便。
2核聚变:核能中聚变能是一种无限、清洁、安全的理想能源。如太阳核聚变反应过程产生的能量,具有安全、无污染、高效的优点。目前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如氢弹的爆炸。
以上就是《流浪地球》中提到的一些简单的科技常识考点,大家记住了吗?
公务员公共基础自然科技知识:新能源核能
2019年1月26日,伟大功勋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教授,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于敏院士因完成最关键的氢弹基本构型设计,外界将该构型称为“于敏构型”,正是因为“于敏构型”,使我国的核武器研制进程大大加快。从原子弹到氢弹的成功,美国用了七年零四个月,前苏联用了四年,而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丹麦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玻尔曾称赞于敏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是“中国的氢弹之父”。2018年,是我国核能技术结出累累硕果之年,“华龙一号机组”、“东方超环”相继取得重大突破。我国的核能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
通过对近年来的科技部分考察情况研究,常识科技部分考试存在以下几大趋势:一是紧贴生活,与生活常见的衣、食、住、行等都是考察常见内容;二是紧贴时事,如近年来炙手可热的量子理论、每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主要成就考察也屡见不鲜;三是重者恒重,常规经典知识点如光学、声学、生命科学都是考察中经久不衰的知识点。近年来,由于化石能源的使用引发的雾霾及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更多的注重于使用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核能作为新能源之一,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的考察时有出现。加之近期核能的重要突破,其考察的频率及重要性,可想而知。
一、核能概述
核能,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伟大发现,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逊、伦琴、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都对核能的发展具有极其重大的贡献。核能的利用分为聚变能和裂变能。人类最先利用核能是在军事领域,如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原子弹主要是核裂变技术的应用,1945年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用原子弹,加速了二战进程。而在原子弹之后问世的氢弹则是核聚变技术的应用,1961年前苏联在新地岛试爆的“沙皇氢弹”在威力上是美国在日本投放的原子弹约2500倍,是目前已知威力最大的炸弹。我国在1964年10月在罗布泊成功试爆原子弹,两年八个月后即1967年6月氢弹研制成功。随着核能技术的发展,人类开始探索和平利用核能,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商用核电站,揭开了人类和平核能的新篇章。目前核电、火电和水电已经并称为世界三大电力供应支柱。而核能发电则主要是核裂变技术的应用。
二、核能的裂变和聚变
三、真题展示
1.下列有关核能表述正确的是( )。
B.核电站使用的燃料一般是铀等放射性重金属
C.自然界只有在人为条件下才会发生热核反应
D.核电站的能量转换过程是直接从核能到电能
【答案】B。解析:氢弹的爆炸威力比原子弹要大,故A项错误。自然界存在非人为干预的热核反应,比如太阳就是在不断进行着热核反应,故C项错误。目前核电站主要是核裂变技术,是由核能到内能,再转换成电能,并非直接从核能到电能,故D选项错误。核裂变技术燃料为铀等原料,核聚变技术燃料为氘、氚和氦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52xx.c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