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宏观调控是个什么操作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标致的戒指

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宏观调控是个什么操作,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在平时多多复习!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宏观调控是个什么操作

宏观调控是政府运用政策、法规、计划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调节和干预,以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持协调健康发展。这一块属于经济学中的重中之重,各地市事业单位考试也多有涉及,那么如此重要的一把利器,我们该如何来操作呢。

我国宏观调控最常用的是经济手段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它们被誉为宏观调控的两把拳头。

一、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运用国家预算和税收等财政手段,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来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一)财政收入

1.税

税收,它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正因为如此,税收政府收入中最主要的部分。

2.利

指利润,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的总称。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二0二0年提到百分之三十,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债

指公债,是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它是政府财政收入的另一个组成部分,主要用来弥补财政赤字,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公债包括中央政府的债务与地方政府的债务。一般把中央政府的债务称为国债。

4.费

指费用,是国家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在提供公共服务、实施行政管理或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时,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收入形式。

(二)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是指通过国家预算安排用于各方面的支出,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三)财政政策的运用

经济萧条(通货紧缩)时,采用扩张性的调控政策,要增发国债以吸纳资金进行投资,减少税收提高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要减少国债以避免投资增多、提高税率、减少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二、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以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的一种经济政策。

(一)一般性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资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存款准备金叫做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

2.再贴现率

贴现指银行承兑远期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贴付一定利息将票据权利转让给银行的票据行为,是持票人向银行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

再贴现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贴现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3.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央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二)其他政策工具

基准利率是金融市场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利率,其他利率水平或金融资产价格均可根据这一基准利率水平来确定。在中国,以中国人民银行对国家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规定的存贷款利率为基准利率

(三)货币政策运用

经济萧条时,采用扩张性的调控政策,应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买入债券,降低利率。在经济过热时,采用紧缩性的调控政策,应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贴现率,卖出债券,提高利率

三、宏观调控的综合运用

专题练习

1.经济过热,财政紧缩工具有( )。

A.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D.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收

2.国家通过金融系统调节货币的供应量,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这属于宏观调控中的( )。

A.财政政策 B.产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投资政策

3.中国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这一政策属于( )。

A.紧缩性财政政策 B.紧缩性货币政策

C.扩张性财政政策 D.扩张性货币政策

4.下列不属于财政范畴的是( )。

A.税收 B.国债

C.购买性支出 D.存款准备金率

5.(多选)通货膨胀时期,此时应该采取的货币政策包括( )。

A.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B.增加税收

C.降低再贴现率

D.央行卖出有价证券

参考答案:1.D 2.C 3.B 4.D 5.AD

公务员公共基础经济知识:货币政策的理解与运用

在宏观经济学中,主要讲的就是国家如何去进行宏观调控,那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经济手段中的经济政策,而这块内容向来在事业单位考试中属于重点和难点,所以我们今天先对于货币政策做一个理解与分析。

一、货币政策的工具

首先,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也就是中国人民银行进行调控的一种经济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工具: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我们可以这么去理解:居民个人有了钱,会把钱存到商业银行中去。而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就要求它要盈利,所以就要把居民的存款用于放贷。那么为了避免商业银行把所有钱都贷光,中央银行就强制收缴一部分,这一部分就叫做准备金。那么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所以简单理解,存款准备金率就是中央银行收缴的商业银行的钱。

2、再贴现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用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合格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行贴现时所支付的利率。我们可以理解为:首先,个人拿着未到期的票据找到商业银行去要钱的行为就是贴现,既然票据没到期,商业银行就不可能把全部利息都返还,自然会扣除一部分,那么这一部分就叫做贴现率。那当商业银行拿着这张未到期票据找中央银行去要钱时,这个行为就是再贴现了,同理,因为未到期也要扣除一部分利息,就是再贴现率了。所以,再贴现率也是中央银行扣除的商业银行的钱。

3、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与一般金融机构所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比如市场上的钱太多,中央银行就要想办法把钱收回来,所以就要卖出证券;相反市场钱过于少时,中央银行就要给市场钱,所以就要买入证券,以此去调节。

4、基准利率:这部分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通过利率提高或者降低来去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运用

了解完货币政策的四个工具之后,我们就要看看在宏观经济中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的:

1、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市场当中货币量太多而引起的人民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所以中央银行就要把钱都收上来,那这个时候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提高,要卖出证券,存贷款利率也要提高来抑制居民需求。所以在膨胀时要对于经济进行限制,所以这一系列做法就是紧缩型的货币政策

2、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意味着市场当中人们的购买力不足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所以中央银行应当放宽对于货币的控制来去刺激需求,所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要降低,再贴现率要降低,要买入证券,存贷款利率要降低去提高居民购买力。所以在紧缩时要对于经济放宽,所以这一系列做法就是扩张型的货币政策

那么我们把这些做法整理一下,就形成了如下规律:

52xx.cn


相关推荐:

公务员考试报名

滁州公务员:2018年国考正要拉开帷幕,你已经准备好报名了吗?以下

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让失职的监护人“入刑”

山东德州学院2018年招聘简章(126人)

公务员考试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