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孤独的胡萝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有哪些知识点呢?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知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四条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并概括为“十四个坚持”。其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方略练习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包括()个基本方略

A.20

B.14

C.8

【解析】B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知识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八个方面明确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即“八个明确”:

(1)明确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3)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5)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6)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

(7)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练习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_____。

A.“8个明确”“14个坚持

B.“8个明确”“8个坚持

C.“14个明确”“8个坚持

D.“14个明确”“14个坚持

【解析】A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知识

1.时代背景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2.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贡献:

(1)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2)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3)开辟了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4)开辟了管党治党的新境界。

3.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时代课题:新时代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4.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练习题及答案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______ 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A.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B.新时代坚持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新形势下怎么认识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B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___。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促进人类和平进步发展

D.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解析】B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讲话中的习近平用典盘点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出处】宋·张载《西铭》: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释义】艰难困苦的磨练,能助人成就大器。

【哲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常识】张载,谥号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出处】宋·张栻《论语解·序》: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

【释义】越是身体力行则知识愈是精进,认识的越深刻则又能进一步促进行动。

【哲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释义】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常识】《诗经》为儒家经典五经之一,《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有赋、比、兴三大表现手法。其与楚辞并称为“风骚二体”。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释义】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

【哲理】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从实际出发

【常识】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卫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天下大同

【出处】汉·戴圣(编者)《礼记·礼运》大同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释义】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儒家五经之一。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协和万邦

【出处】《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释义】尧是一个伟大的人,他能够弘扬“大德”,让家族和睦;家族和睦之后又协调百姓,也就是协调各个家族之间的关系,实现社会和睦;社会和睦之后再协调万邦诸侯,也就是各个邦国的利益,让各个邦国都能够和谐合作。

【常识】《尚书》为儒家五经之一,“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出处】《象传》:《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释义】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常识】这个句子,分别出自乾坤两卦的“大象”。《象传》分《大象传》、《小象传》。《大象传》解释卦辞,主要从卦象来阐释社会伦理道德意义。《小象传》解释爻辞,说明爻象或爻辞的意义《彖传》和《象传》二者的共同点是:通过阐释卦象、爻象所蕴涵的道理,告知人们如何正确决定自己的行动。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国哲学专著,为解释爻、象之辞,也称《易大传》。旧说为周公所作,或说出于孔子。

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

【出处】《管子·乘马》:市者,货之准也。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是故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

【释义】事情都产生于思虑、谋划,成功于努力、实干,失败于傲慢、轻视。

【哲理】意识具有反作用;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常识】《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

相关推荐:

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别拿悲情来要挟城市治理

山西公务员:我爱学习网公务员考试频道为您整理《2018年山西国考3009

黄石公务员:考友们都准备好2018年公务员考试了么?本文《国考时政热

公务员考试报名

广西百色2018纪律检查委员会考录公务员拟录公示(第三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