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用典之哲学问题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糊涂的时光

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提供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用典之哲学问题,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好好学习,顺利通过考试!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习近平用典之哲学问题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文章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极具启迪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引用的这些古典名句中体现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习近平总书记在政治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次集体学习说到反腐问题时表示,“物先必腐,而后虫生。”他说:“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从辩证法上说,“物先必腐,而后虫生”体现了()

A.原因和结果关系 B.对立统一关系

C.内容形式关系 D.内因外因关系

答案】D。解析:从本题选项的设置内容来看,本题所考查的马哲辩证法部分的内容比较全面。A选项区分因果关系的方法是看两个事物或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前后相继、引起与被引起”关系,题干中的名言不存在必然的引起被引起关系,不选;B项对立统一关系是说矛盾双方相对立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题干没有体现,不选;C项内容形式关系是揭示事物内部要素和外部结构或表现方式的范畴,与题意不符,不选;由于腐化变质是事物的内因,外部生虫是外因,腐化变质是变化的依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部生虫才能作为外部条件加速事物的灭亡,故“物先必腐,而后虫生”体现了内外因关系,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2.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大成立60周年大会上回顾中国民主发展的进程时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政治道路需要借鉴他国经验,但没有统一的模式。“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表明()

A.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B.外部条件影响事物的发展

C.内在因素决定事物的发展 D.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答案】B。解析:分析引文可知造成橘之所以“为橘”或“为枳”的原因在于生于“淮南”或“淮北”,即外部条件的影响,而没有体现出内部也就是橘自身的作用,故B正确,C不选;A选项提到的量变和质变题干当中并没有体现,不选;橘之所以“为橘”或“为枳”的原因在于生于“淮南”或“淮北”,体现的是外部矛盾的影响而非主要矛盾,故D不选。

习近平主席用典的题目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多积累多总结,建议考生准确理解每道题目中提到的典故,再去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对立统一规律问题

在授课中发现学员在做关于矛盾的相关题目时老混淆,分不清矛盾的各种属性,故为了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有必要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一下总结和学习。对立统一规律亦称矛盾规律,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基本内涵可概括为: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一、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指的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只要在题干中有反义词,基本都可以用这个原理,例如:有无,上下,高低,对错,难易,善恶,得失,快慢,明暗,缓急,多少,强弱,爱恨……只有一方存在,另一方通过对比才能表现出来。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例如: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等,题干中会有趋势和状态的变化就属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2、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通俗的讲就是彼此是不能同时存在,只能留其一。例如:高和矮、胖和瘦、先进与落后、成功与失败、善与恶、美与丑等,在这些对立的词语中双方不能同时存在,要说明一个事物的特征只能择其一。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普遍性包括两层含义,即事物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要求我们在看待世界的时候要用矛盾的观点去分析问题,既要看到对立又要看到统一,用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例如:经济全球化中的机遇和挑战、人无完人等要求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问题

2、特殊性即个性,包括三层意思,即不同事物矛盾各有其特点;矛盾每一个方面及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特点;矛盾具有主次和轻重缓急之分。由于这种不同,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等对不同的事物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第一,相互区别。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特殊性质。普遍性是个别事物之间的共同本质。例如,每种水果都有自己的特性,但它们都是水份较多的能吃的植物果实。

第二,特殊性和普遍性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具有个性的具体事物之中。例如,房子可以是北京的四合院也可以是天津的洋楼等等。另一方面,具有特殊性的具体事物同时又蕴涵包含着普遍性。例如,就汉语来说,没有“果(果实)”一词,就没有“苹果”和“芒果”等带有“果”字的名词。

第三,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特殊性的东西。例如:人 中国人 中国男人。

三、矛盾的不平衡性

矛盾具有不平衡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多个矛盾体系即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一个矛盾内部即简单事物中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即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如何区分主次矛盾还是矛盾的主次方面

第一,看双方有无斗争性,有斗争性的是主要方面,没有斗争性的是主次矛盾事物的性质由主要方面决定。例如:是药三分毒、白璧微瑕、一国两制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例如: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的是主要矛盾

第二,通过关键词来判断。通常在题目中如果有明显的字眼,例如:主流、主体、总体上、绝大多数等是主要方面;中心、核心、重点、关键、重中之重等是主要矛盾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监察委员会你了解吗?

随着2018年我国宪法修正案的通过,监察委员会这个新增的监察机关在省各地市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也屡屡出现。由于该机关为新增,所以在各类型考试中往往考查的概率相对较大。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就其考查难度来说并不大,一般以记忆性为主。那么,对于监察委员会相关内容你是否已经掌握了呢?让我们通过以下几道真题来检验一下你对此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吧。

【真题再现】(单选)关于国家监察委员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下级监察委员会对上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B.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

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

D.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答案】A。解析:《国家监察法》第4条第2款规定: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国家监察法》第7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法》第9条第4款规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国家监察法》第10条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真题再现】(单选)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的是( )

A.主任

B.副主任

C.委员

D.秘书长

答案】D。解析:《国家监察法》第8条第2款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组成,主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副主任、委员由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由此可知,上述选项中只有D选项不属于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真题再现】(单选)根据我国《国家监察法》的规定,监察委员会是如何产生的( )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党委

D.各级纪委

答案】A。解析:《国家监察法》第8条第1款规定:国家监察委员会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国家监察法》第9条第1款规定: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监察工作。由此可知,监察委员会由中央和地方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论真理客观

在每一年的事业单位(省直、市直、政法干警、招警、选调生、社区、三支一扶、村官等)笔试中,公基是必考的科目,这其中非法部分的马哲中题目又是重中之重,每年必考,而且这几年题目难度呈现增长的趋势,不容小觑,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所以本篇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方面关于认识论中真理部分知识的讲解。

1.真理的含义: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主体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本质属性:客观性。真理客观性并不是指真理客观存在的,而是指真理所涵盖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即主体对认识的内容客观存在的。总结为两点:①真理内容客观的,真理内容源自于不会因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②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实践作为沟通主客观的桥梁,本身具有:主体能动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客观实在性),综上两点,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

【小试牛刀】(多选题)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凡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真理内容客观

B. 真理的形式是客观

C. 真理都是客观存在的

D. 真理的检验标准是客观

答案】AD。解析:这是一道认识论中关于真理的题目。首先需要我们明晰一个概念:真理的本质属性:客观性,所谓真理客观性,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真理内容可观,另一方面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也具有客观性。真理就其内容而言是客观的、而形式也就是认识的结果是主观的(例如:同样的一个树干,植物学家看到的是树木的品种、农夫看到的是作为燃料好不好点火、建筑学家看到的是树干的密度是否合适拿来盖房子),因此,B项错误。真理本身作为一种意识,属于客观存在的事实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依赖于物质,由物质决定,本身不能客观存在,因此,C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D。

点评:马原类题目是政治部分中难度中上的题目,近年来认识论部分考查占比逐渐上升,考查方式多为间接考查,需要我们对知识点进行精准记忆、灵活把握,通过排除无关项与错误项,与题意切合的选项就是我们要选的答案。相信大家在课下熟练应用,肯定能迅速解题。

相关推荐:

湖南邵阳2017年公务员准考证打印时间

2017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注意事项

2019公务员行测考试模拟考题:综合练习(八)

2019国考申论:政治和社会常用写作词汇

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怎么把答案“标”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