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公务员

2017政法干警申论范文:公共设施建设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结实的酒窝

下面是由我爱学习网编辑整理的2017政法干警申论范文:公共设施建设,希望对您有用。

从“邻避”到“迎臂”需要公共精神

所谓“邻避”是指社会必需的公共设施遭到选址社区排斥甚至群体抗议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公共设施建设工作的大面积铺开,和公众维权意识的提升,“邻避”运动也在国内逐渐兴起,其中一些由于社会影响大、社会关注度高,知名度也较高。与“邻避”相对的是“迎臂”,即公众对于公共设施不但不排斥,还表示欢迎。“迎臂”是“邻避”现象的理想结果,也是当前政府努力的目标。但从此到彼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

纵观我国当前各地“邻避”事件的起因和处理方式,可以看出大多以地方政府不尊重群众知情权开始,以“一闹就停”结尾,其间还夹杂着被公众政府忽视的专家意见,以及“政府越解释群众越不满”的信任危机,再加上一部分群众“建在哪儿都行,就是别建在我家后院”的观念。林林总总的原因总结起来,可以说我国的“邻避”之所以无法转变成“迎臂”,除了一些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严重欠缺外,公众公共精神不足,也是重要原因。

可见,要实现从“邻避”到“迎臂”的转变,除了老生常谈的提升地方政府公共治理能力,培育公共精神更是应有之义。

精神不会自发产生,要有公共精神,首先要求又理性又成熟的社会心态。参与到邻避运动中的,既有理性思考、以维权为目的的社会公众,也有一部分跟风反对、惯性不满的人,“你说一千道一万,我就是不同意”,就是这类人群观点的集中体现;此外,每次重大邻避事件中,也都离不开网上“煽风点火”的“舆论”身影,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甚至让问题越来越陷入胶着。当然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公众的观念的逐渐理性化,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但从另一角度也说明,要培育公共精神,不但要有理性成熟的公民个人,更需要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这样才能心平气和的进行沟通,并有助于问题的妥善解决。

公共精神还要在公共生活实践中磨练。所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磨练和学习的最直接方式就是参与实践。而我国公民的公共生活实践参与度总体不高,这方面主要还应归因为政府的“维稳”思维,认为“不出声就是没事”,在这种思维之下,很多地方政府逃避与公众接触,压制公众发声,或者以“停工”为方式,换取邻避运动的停止,这不但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政府威信的消解,更无益于公众公共生活实践中形成公共精神。所以要让民有公共精神,入手点还是“官”,官方合理引导、积极鼓励、理性协商,才能让公共精神最终实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利益和公民利益冲突的情况还会不断增多,邻避事件和邻避现象也会不断出现,但这些不该成为公共设施建设脚步的绊脚石,相反,政府社会正好可以借助这一机遇,培育、磨练公共精神公共治理能力,最终实现从“邻避”到“迎臂”的转变!

政法干警栏目精心推荐:

|


相关推荐:

佛山市南海区委宣传部2017选调公务员公告

广西2017年公务员考试公告将发布

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回忆版)

四川2019年定向招录选调生程序

公务员公共基础政治知识:大国建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