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朴素的大炮

2018年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即将开始啦!小编在这里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初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我爱学习网的及时更新。

2018年初级出版资格考试基础知识:概念

第一节概 念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属性,就是事物所具有的各种性质。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事物的本质属性是对该事物具有决定意义的特有属性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就是对该事物不具有决定意义的其他属性。如对于“人”这个概念来说,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其本质属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至于有脚、能走、有生命等,则属于非本质属性

概念语词有密切的联系。概念语词的思想内容,语词概念表达形式。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任何概念都由语词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表达概念。一般来讲,汉语中的实词和以实词为中心的短语均能表示概念,如人、动物、唱、打、游泳、快、慢、2015年、1千克等,都表示概念;而虚词,如的、地、得、啊、呢、吗等,一般只起到语法作用,不能表示概念

其次,在不同语境下,同一概念可由不同语词表达,同一语词也可表达不同概念。如“出租车”和“的士”,表达概念是同一的。而像“博士”一词,在不同语境下可表达不同概念,“他取得了文学博士学位”指学位的最高一级,“于是征儒生博士七十人”特指古代的学官名。

由此可见,我们常见的许多语词方面的问题,其实就是概念方面的问题。如果我们不了解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在使用同义词时不知道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概念,而进行不必要的争论,则会陷入无谓的文字之争;在使用多义词时不加区别,把一个词所表达不同概念混同起来,甚至用一个去替换另一个,在逻辑上就属于混淆概念a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明确,是正确思维的首要条件。所谓概念明确,即要求准确把握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指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概念外延概念反映的一切事物。通俗地讲,内涵说明“什么是”,外延说明“哪些是”。如“人”,其内涵是能思维、能制造工具并能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其外延包括大人、小孩,男人、女人,中国人、外国人,现代人、古代人等一切人。

使用概念时,为了避免概念不明的毛病,必须注意从逻辑上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的种类

形式逻辑以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两个基本特征为根据,将概念分为若干类,以便人们从逻辑方面来明确概念

(一)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

根据外延反映对象的数量,概念可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只反映一个单独对象概念。如北京、上海、黄鹤楼,反映都是单独一个地方;秦始皇、李世民、莎士比亚、爱因斯坦,反映都是单独一个人;七七事变、九一一事件,反映都是单独一个事件,等等。从语言角度来看,专有名词一般表达单独概念.描写或说明专有名词的短语也表达单独概念,如“世界上最大的沙漠”,即撒哈拉沙漠;“《简爱》的作者”,即夏洛蒂·勃朗特。

普遍概念反映某一类事物概念。它的外延不是一个单独对象,而是由两个或多个对象组成的类。如科学家、自然数、出版社,它们所反映对象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由许多本质属性相同的事物组成的类,因此它们都是普遍概念。从语言角度来看,普通名词都表达普遍概念,如“矛盾”“规律”“国家”等。另外,动词、形容词也常常表达普遍概念,如“写”“想”“打”“踢”“崇高”“伟大”“勇敢”等。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外延反映对象是否为同一事物的群体,概念可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概念。通俗地说,一定数量的同类事物的个体可以构成一个集合体,这个集合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反映这种由同类个体事物构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如“丛书”“星座”“水系”“森林”等都是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群体,而不适用于该群体的个体。如“森林”是由一棵棵树(即个体)组成的群体,但单棵的树并不具有“森林”的属性,所以不能称一棵树为“森林”。再如,我们可以说“高二三班的英语成绩高于高二一班的英语成绩”,但不能因此说“高二三班每个同学的英语成绩高于高二一班每个同学的英语成绩”,此处“高二三班的英语成绩”是一个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不以事物的群体而以其个体为反映对象概念。非集合概念反映的是一类事物的个体对象概念。如“羊”“花”“工人”等都是集合概念。非集合概念既可用于它反映的类,也可用于该类中的一分子。如“羊”这一非集合概念既适用于它所反映的类,也可以适用于该类中的一分子,如“一只羊”。

在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时候,不仅要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还要注意分析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同一个语词不同语句中,有时表达集合概念,有时表达集合概念。例如,“中国人是勤劳勇敢的”“王伟是中国人”这两句中,“中国人”就是表达不同概念。前一个判断中“中国人”是集合概念,后一个判断中“中国人”是非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根据概念外延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可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如正义战争、自私、美丽等都是概念。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概念。如非正义战争、不自私、不美丽等都是负概念。从语言角度来看,表达负概念的语词往往带有“不…非”等否定词。但带“无”“非”“不”等的语词表达的概念并不一定都是负概念,如“无产阶级”“无机物”“非洲”等,关键在于这类概念中是否把“无”“非”“不”等当作否定词来使用。同时,还应注意,区别正负概念并不涉及对概念的评价。

相关推荐: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

2017年湖北武汉出版资格考试证书领取通知

出版专业资格考试成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