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卫生资格考试

2018年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第三章知识点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壮观的大船

要参加初级药师考试的同学们,我爱学习网为你整理“2018年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第三章知识点 ”,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广大放松心态,从容应对,正常发挥。更多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哦!

2018年初级药师相关专业知识第三章知识点

制备混悬剂的条件(熟练掌握)

( 1 )难溶性药物

凡是难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时;

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以溶液剂形式应用时;

( 2 )增加药物稳定性

两种溶液混合时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时;

( 3 )延长药效

为了使药物产生缓释作用或使难溶性药物在胃肠道表面高度分散等,都可设计成混悬剂。

但为了安全起见,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剂。

2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 1 )沉降速度慢;( 2 )沉降物易分散;( 3 )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中不变化

( 4 )化学性质稳定;( 5 )有一定粘度;( 6 )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

20005 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剂,使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混悬剂。这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3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熟练掌握):

混悬剂物理不稳定性主要表现在

絮凝与反絮凝.

微粒沉降.

微粒长大和晶型转化等

1)沉降 混悬剂中的微粒由于受重力作用,静置时会自然沉降沉降速度服从Stokes定律:V=[2r2(ρ1-ρ2)g]/9η

式中,V—沉降速度,r—微粒半径,ρ1、ρ2为微粒和介质的密度,g—重力加速度,η—为分散介质粘度

微粒沉降速度微粒半径平方、微粒分散介质的密度差成正比,与分散介质的黏度成反比。

降低沉降速度的方法:

①减小微粒半径.

②向混悬剂中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在增加介质粘度的同时,也减小了微粒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微粒吸附助悬剂分子而增加亲水性.

2)混悬剂中的微粒大小是不均匀的,细小微粒由于布朗运动,可长时间悬浮在介质中,使混悬剂长时间地保持混悬状态。

1) 微粒荷电与水化 混悬剂中微粒可因本身离解或吸附分散介质中的离子而荷电,具有双电层结构,即有z电势。水分子在微粒周围形成水化膜。

2) 絮凝与反絮凝混悬微粒形成絮状聚集体的过程称为絮凝加入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为了得到稳定的混悬剂,一般应控制z电势在20~25mV范围内,使其恰好能产生絮凝作用。

絮凝剂主要是不同价数的电解质,其中阴离子絮凝作用大于阳离子。

絮凝状态的混悬剂中加入电解质,使絮凝状态变为非絮凝状这一过程称为反絮凝加入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反絮凝剂所用的电解质絮凝剂相同。常用的有: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等。

3) 结晶增长:混悬剂在放置过程中,小的微粒数目不断减小,大的微粒不断增大,使微粒沉降速度加快,这时必须加入抑制剂阻止结晶的增长。

4) 晶型转化 混悬剂放置过程中存在着溶解和析出两个过程,会有晶型转化.

在制备混悬剂时,要尽可能保持粒子均匀度。

5) 分散相的浓度和温度

分散相的浓度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降低

温度能影响混悬液的粘度,温度升高,粘度变小,沉降速度增加

温度变化影响药物溶解度,促进晶型转变,导致微粒增大。

例:根据Stokes定律,混悬微粒沉降速度与下列哪个因素成正比

A混悬微粒半径

B混悬微粒粒度

C混悬微粒半径平方

D混悬微粒粉碎度

E混悬微粒直径

答案:C

4混悬剂的稳定剂(掌握):为了增加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在制备时需加入能使混悬剂稳定的附加剂称为稳定剂。

稳定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等。

1助悬剂 指能增加分散介质的粘度以降低微粒沉降速度增加微粒亲水性的附加剂。

作用是增加粘度,降低药物微粒沉降速度;被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的保护膜,防止微粒聚集和晶型转化;对疏水性药物增加润湿性作用;有时可使混悬液具有触变性。

( 1 )高分子助悬剂

天然高分子助悬剂:阿拉伯胶、西黄芪胶、海藻酸钠、白芨胶、果胶等,常用于内服混悬剂。

合成或半合成分子助悬剂:纤维素衍生物:

MC :温度高于 50 ℃ 时析出沉淀,冷后又恢复成溶液。

CMC - Na :本品是阴离子化合物,不能与多价阳离子化合物配伍。

HPMC 、 HEC (羟乙基纤维素)也可。

其他:卡波谱、聚维酮、葡萄糖等

( 2 )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多用于外用制剂,疏水性药物应多加。

糖浆、山梨醇:用于内服。

( 3 )硅酸盐类

硅皂土、硅酸镁铝、硅酸铝:易水化,吸水后达自身重量 12 倍(尤其在高温时),形成高粘度的聚合物,以阻止微粒聚集。并具有触变性。

( 4 )触变胶

2 %硬脂酸铝在植物油中,皂土、硅酸镁铝在水中均可形成触变胶。

2、润湿剂

用于疏水性药物。常用的是表面活性剂,要求HLB值为7~11,能降低微粒分散介质之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使药物微粒润湿。如:聚山梨酯类、聚氧乙烯蓖麻油类、泊洛沙姆等。

3 、絮凝剂和反絮凝

( 1 )向混悬液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 ξ电位降低,产生絮凝,此类电解质絮凝剂。常用的有:醋酸盐、磷酸盐、枸橼酸盐、酒石酸盐。注意浓度选择,低浓度时可能使混悬絮凝,高浓度时可能发生反絮凝

( 2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中和粒子上的电荷,其ξ电位降低,产生絮凝。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粒电荷影响小,但由于其线性构形,能吸附在多个微粒上,形成了疏松的聚集体结构。

( 3 )向混悬液中加入电解质,能使微粒的ξ电位升高,混悬液发生反絮凝,此类电解质称反絮凝剂。

同一种电解质可以是絮凝剂,也可以是反絮凝剂。

例:下列可作助悬剂的是

A甘油

B波洛沙姆

C阿拉伯胶

D甲基纤维素

E硬脂酸甘油酯

答案ACD

5混悬剂制备方法(掌握):分散

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

化学凝聚法

(一)分散

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至全量。固体药物在粉碎时, 1 份药物可加 0.4~0.6 份液体研磨,微粒可达 0.1~0.5 μ m 。

质硬或贵重药物:采用水飞法。

对于质重、硬度大的药物,可采用中药制剂常用的“水飞法”。“水飞法”可使药物粉碎到极细的程度。

疏水性药物加入一定量润湿剂研磨。

设备:乳钵(小量);乳匀机、胶体磨(大量)

例 复方硫磺洗剂(compound sulphur lotion)

【处方】沉降硫磺30g,硫酸锌30g,樟脑醑250ml,甘油 100ml,羧甲基纤维素钠5g,蒸馏水适量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沉降硫磺置乳钵中,加入甘油研磨成细腻糊状.

另将羧甲基纤维素钠溶于20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乳钵内研匀.移入量器中,慢慢加入硫酸锌溶液(溶于200ml蒸馏水中),搅匀,

在搅拌下以细流加入樟脑醑,加蒸馏水至全量,搅匀,即得.

相关推荐:

卫生资格考试报名

外科主治医师

2018年卫生资格检验技师考试测试题及答案(1)

2018年初级中药士章节考点精选

检验技士:我爱学习网为你整理了2018检验技士考试相关专业知识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