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卫生资格考试

初级药士:我爱学习网精心为你整理了2018年初级药士考试精选复习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天真的犀牛

我爱学习网精心为你整理了2018年初级药士考试精选复习笔记(七),更多相关资讯本网站将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2018年初级药士考试精选复习笔记(七)

I型超敏反应

I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1.致敏阶段过敏原进入机体后,诱导B细胞产生IgE.IgE以其Fc段与靶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eR结合。IgE一旦与靶细胞结合,机体即呈致敏状态,所以致敏阶段即指自抗原进入机体后,诱发机体产生IgE并结合到靶细胞上的过程。

2.激发阶段是指相应过敏原再次进入已致敏机体,与已经结合在靶细胞上的IgE发生特异性反应,促使靶细胞脱颗粒、合成或释放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过程。并由此启动超敏反应发生。当特异性抗原与靶细胞上两个以上的IgE分子结合,即可能介导桥联反应。继而FcεR受体聚集,通过三种机制调控细胞脱颗粒过程:①FcεR聚集激活甲基转移酶,使膜磷脂甲基化,从而激活钙通道。 ②FcεR聚集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促进细胞内贮存Ca2+释放入胞浆。③FcεR聚集可通过G蛋白的作用激活磷脂酶C,后者水解二磷酸磷脂酰肌醇为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使细胞内贮存Ca2+释放。上述过程引起胞内游离Ca2+升高,促进细胞脱颗粒。

细胞表面IgE“桥联”是导致细胞激活并最后释放介质的关键。凡能使IgE受体桥联的任何一种刺激,均可作为活性介质释放的信号。细胞膜表面FcεR发生桥联后聚集激活磷酯酰肌醇代谢途径使胞浆内Ca2+浓度升高,这是细胞脱颗粒的必要条件。

3.生物活性物质的效应作用超敏反应的临床表现都是由介质的生理效应直接引起的。至今已知参与超敏反应的活性介质有50种以上。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介质有两类,一类是在细胞颗粒内预先贮备的介质如组胺、激肽释放酶、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等;另一类是细胞受刺激后新合成的介质如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介质共同作用可引起平滑肌收缩,粘液分泌,血压降低及组织损伤等。

菌群失调症

临床上常见的菌群失调症有:

①耐药性葡萄球菌繁殖成优势菌而发生腹泻,偶尔发生致死性葡萄球菌脓毒血症;

②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生长旺盛并侵入组织发生肾炎或膀胱炎;

③白色念珠菌大量繁殖,引起肠道、肛门或阴道感染,也可发展成全身感染;

④艰难梭菌在结肠内大量繁殖,并产生一种肠毒素及细菌毒素,导致假膜性肠炎。

相关推荐:

卫生资格考试

卫生资格考试报名

妇产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胎儿生长发育异常

2018年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慢性心力衰竭

内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