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卫生资格考试

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的功效与作用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落寞的戒指

我爱学习网卫生资格考试栏目为各位考生提供“2017年初级中药士考点:泽泻功效作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泽泻功效作用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泽泻又叫水泻,芒芋,泽泻功效是利水渗湿,泄热通淋,泽泻作用是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遗精,泽泻用药禁忌是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泽泻

基本概述药名:泽泻别名:水泻、芒芋、鹄泻、泽芝、及泻、天鹅蛋、天秃、禹孙。

性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肾经;膀胱经。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主治: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泄泻;痰饮眩晕;遗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药材基源:泽泻泽泻科植物泽泻的块茎。

炮制方法

1、泽泻:拣去杂质,大小分档,用水浸泡,至八成透捞出,晒晾,闷润至内外湿度均匀,切片,晒干。

2、盐麸制:取泽泻片,用盐匀润湿,晒干,再加入蜜制麸皮,按麸炒制法炮制,每泽泻500kg,用盐6kg;用麦麸60kg.水适量。

3、酒制:在100度热锅中加泽泻片,翻炒数次,用酒喷匀,炒干,取出放冷即可。每泽泻100kg,用酒5kg. 4、麸制:取麸皮,撒入锅内,待起烟时,加入泽泻片,拌炒至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泽泻片100kg,用麸皮10kg. 5、盐泽泻:取泽泻片,用盐水喷洒拌匀,稍闷润,置锅内用文火微炒至表面略现黄色取出,晾干。(每泽泻片100斤,用盐二斤八两,加适量开水化开澄清)《雷公炮炙论》:细锉,酒浸一宿,漉出,暴干任用。

功效作用

1、《本经》记载泽泻养五脏,益气力云云,已属溢美太过,而甄权竟谓可治肾虚精自出,大明且谓补女人血海,令人有子,洁古亦谓入肾经,去旧水,养新水。皆非药理之真。

2、李杲 记载泽泻去脬中留垢、心下水痞。

3、《圣济总录》泽泻记载泽泻治五种腰痛:泽泻半两,桂(去粗皮)三分白术、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各一两,牛膝(酒浸,切,焙)、干姜(炮)各半两,杜仲(去粗皮,锉,炒)三分。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日午,夜卧温服。

4、泽泻治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5、《金匮要略》记载泽泻泻水湿,行痰饮,常治痰饮停聚,清阳不升之头目昏眩,配白术同用,如泽泻汤。

6、《经验方》记载泽泻治肾脏风生疮:泽泻、皂荚,水煮烂,焙干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空心,以温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7、《纲目》三白散 记载泽泻治冒暑霍乱,小便不利,头晕引饮:泽泻白术、白茯苓三钱。水-盏,姜五片,灯心十茎,煎八分,温服。

8、《外科正宗》记载泽泻治寒湿脚气,有寒热者:泽泻、木瓜、柴胡、苍术、猪苓,木通、萆薢各五钱。水煎服。

9、《别录》记载泽泻补虚损五劳,除五脏痞满,起阴气,止泄精、消渴、淋沥,逐膀胱、三焦停水。

10、《医学启源》记载泽泻小便淋沥,去阴间汗。《主治秘诀》云, 去旧水,养新水,利小便,消水肿,渗泄止渴。

11、《素问》记载泽泻治酒风,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

12、《本经》记载泽泻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

13、《丹溪心法》记载泽泻能利小便而实大便,治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与厚朴、苍术、陈皮配用,如胃苓汤。

14、《圣惠方》泽泻记载泽泻治虚劳膀胱气滞,腰中重,小便淋:泽泻一两,牡丹三分,桂心三分,甘草三分(炙微赤,锉),榆白皮三分(锉),白术三分,赤茯苓一两,木通一两(锉)。上药粗捣罗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15、《伤寒论》记载泽泻水肿小便不利,泄泻:泽泻淡渗,其利水作用较强,治疗水湿停蓄之水肿小便不利,常和茯苓、猪苓、桂枝配用,如五苓散。

16、《妇人良方》泽泻记载泽泻治妊娠遍身浮肿,上气喘急,大便不通,小便赤涩:泽泻,桑白皮(炒)、槟榔、赤茯苓各五分。姜水煎服。

17、《素问病机保命集》白术记载泽泻治臌胀水肿白术泽泻各半两。上为细末,煎服三钱茯苓汤调下,或丸亦可,服三十丸。

18、《宣明论方》泽泻记载泽泻治小儿齁蛤,膈上壅热,涎潮:泽泻一分,蝉衣(全者)二十一个,黄明胶(手掌大一片,炙令焦)。上为细末。每服一钱,温米汤调下,日进二服,未愈再服。

19、《日华子本草》记载泽泻治五劳七伤,主头旋、耳虚鸣,筋骨孪缩,通小肠,止遗沥、尿血。

20、泽泻治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21、《金匮要略》泽泻记载泽泻治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五两,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服。

22、《纲目》记载泽泻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

23、《圣济总录》泽泻记载泽泻治风虚多汗,恶风寒颤:泽泻、防风(去皮)、牡蛎(煅赤)、苍术(米泔浸,去皮,炒)各一两,桂(去租皮)三分。上五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匕,温粥饮调下,不计时。

24、《药性论》记载泽泻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宣通水道。

25、《小儿药证直诀》记载泽泻治淋证,遗精:泽泻性寒,既能清膀胱之热,又能泄肾经之虚火,下焦湿热者尤为适宜。故用治湿热淋证,常与木通、车前子等药同用;对肾阴不足,相火偏亢之遗精、潮热,则与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同用,如六味地黄丸。

26、《千金方》记载泽泻湿热黄疸,面目身黄:茵陈、泽泻各一两,滑石三钱。水煎服。

食用方法泽泻茶材料:泽泻10g、花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利水渗湿,泄热;利尿,降压。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呕吐;痰饮;脚气;淋浊;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粥材料:泽泻粉10克,粳米50克。

做法:先将粳米加水500毫升,煮粥。待米开花后,调入泽泻粉,改用文火稍煮数沸即可。

用法:每日2次,温热服食,3天为一疗程。不宜久食,可间断食用。

功效:健脾渗湿,利水消肿。适用于水湿停滞、小便不利水肿、下焦湿热带下、小便淋涩等。

粥义解说:泽泻,又名建泽泻,为泽泻科多年生沼泽植物泽泻的块茎。

中医认为,泽泻性味甘、淡、寒,入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本品甘淡渗湿,利水作用茯苓相似,为水湿症常用,且本品性寒,能泄膀胱及肾热,治疗遗精,淋症等。《本草纲目》言其‘渗湿热,行痰饮,止呕吐,泻痢,疝痛,脚气’。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显著的利尿作用,能增加尿量、尿素和氯化物的排出,对血中胆固醇含量有轻度抑制作用,能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外,还有降压、降糖作用。因此,煮粥服食,除治疗水肿小便不利外,对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症、脂肪肝等,也有治疗作用

注意事项:大便秘结者不宜选用。

来源:民间方

泽泻菖蒲茶材料:泽泻5g、石菖蒲3g、茯铃3g、花茶3g.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除湿通窍。

主治:中耳积液。

来源:传统药茶方。

泽泻健腰茶材料:泽泻5g、茯苓3g、杜仲3g、牛膝3g、干姜3g、花茶5g.用法:用400ml水煎煮泽泻茯苓、杜仲、牛膝、干姜至水沸后,冲泡花茶10分钟后饮用。

功效:除湿强腰。

主治:腰痛;水肿

来源:传统药茶方。

鸡骨草泽泻小豆汤材料:赤小豆80克,猪肉(瘦)120克、陈皮5克,鸡骨草80克,泽泻20克、盐3克做法:1、鸡骨草,泽泻和赤小豆浸透洗净,滴干。

2、陈皮,蜜枣和瘦猪肉用水洗净。

3、加水入瓦煲内,煲至水滚。

4、放入全部材料,用中火煲3小时。

5、加入细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1、此汤有清利湿热,利尿退黄的作用

2、在肝炎流行期间,或曾与患者接触,饮用此汤,对预防患上肝炎症病,有一定作用

3、如患上了肝炎病症,周身俱黄,倦怠乏力,无胃口,小便黄赤,可煲此汤作膳作食疗。

4、身体虚弱的人不宜多饮用。

用药禁忌

1、肾虚精滑无湿热者禁服泽泻。

2、《医学入门》记载:凡淋、渴,水肿,肾虚所致者,不可用泽泻。

3、《本草经疏》记载:病人无湿无饮而阴虚,及肾气乏绝,阳衰精自流出,肾气不固精滑,目痛,虚寒作泄等侯,法咸忌之。

4、《本草经集注》记载:泽泻畏海蛤、文蛤。

5、《别录》记载:扁鹊云,泽泻多服病人眼。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记载:泽泻全株有毒,以地下根头为甚。中毒症状: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还能引起麻痹。解救方法:口服或胃管注入大量温开水,或淡盐水,1:1000-l:1500高锰酸钾溶液,0.5%鞣酸溶液。或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300-500ml高位灌肠。

相关推荐:

卫生资格考试报名

下面是我爱学习网整理的“

上海卫生资格考试

外科主治医师

外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