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国学

《三字经》第1-10句解释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不安的月光

以下是我爱学习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三字经》第1-10句解释启示,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52xx.cn/guoxue/)查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启示仅仅教育,而没有好的方法也是不行的。好的方法就是严格而有道理。窦燕山能够使五个儿子和睦相处,都很孝敬父母、并且学业上都很有成就,是和他的教育方法分不开的。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启示严师出高徒,严格的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必然途径。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虽然是做父母和老师的本份,但做子女的也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的苦心,才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启示一个人不趁年少时用功学习,长大后总是要后悔的。每位小朋友都记住这样一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要趁视自己生命的黄金时刻。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启示一个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样,玉在没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头没有区别,人也是一样,只有经过刻苦磨练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启示学会亲近好的老师好的朋友,并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有益的经验和知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头脑。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启示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孝敬父母,这是做人的准则。要知道父母的甘苦,才能孝顺父母,并激励自己刻苦学习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启示从尊敬友爱兄长开始,培养自己的爱心。要以友善的态度对待他人,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得失,才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和欢迎,也才会感受到他的温暖。


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大家都应该听过司马相如的故事吧!那么你读过他留下的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及译文

《吕氏春秋》不苟论原文及翻译

《公孙龙子》白马论原文及译文

《尉缭子》全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