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国学

《三字经》第81-90句解释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微笑的钢笔

以下是我爱学习网编辑为您整理的《三字经》第81-90句解释启示,供您参考,更多国学经典请点击国学频道(https://www.52xx.cn/guoxue/)查看。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

启示宋朝的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尽管消除了唐后期藩镇割据,臣官专权,朋党之争的弊端,但它过分削弱地方力量,使州县日益困弱、无力抵抗外侵,成了一个积贫积弱、苟且偷安的朝代。

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

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元朝,重又统一中国

启示蒙古人曾联合宋朝的兵力合攻金国,把金国消灭后,铁木真也就是成吉思汗,他自行称帝建立元朝,直到他的孙子忽必烈时,便起兵把宋灭掉,宋朝就此结束。

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

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

启示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巩固和发展了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它使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地区统一归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更加强了中央与地方、中原与边疆的联系及各民族间联系。

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

【译文】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

启示朱元璋是安徽凤阳人,出身贫苦,幼时曾入皇觉寺为僧。是中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但他当上皇帝后曾在肆诛杀功臣,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三次大屠杀,被杀者达数万之多。

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

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

启示明成祖迁都燕京对于防御蒙古和经营东北,也就是巩固边防和维护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

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

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

启示明末宦官专权,带来了政治的腐败和贪污成风,这样,不仅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同时,也给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入内地骚扰带来了可乘之机。

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

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

启示清朝初年虽然存在着高压政策,如为了控制汉族人民的思想,大兴文字狱,但到嘉庆皇帝为止,人民生活也比较安定。

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

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

启示清朝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经过同外部侵略势力及内部分裂势力的斗争,建立起空前统一巩固的多民族国家,在内地设立了十八个行省,从而确立起比较巩固而稳定的政权。

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

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

启示自鸦片战争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相继侵略中国。强迫清朝政府签定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从独立的封建社会逐步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

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

启示清朝政府到了光绪年间,皇帝只是个空架子,而实权是操纵在慈禧太后手中,这个人称“老佛爷”的女人,十分专横,在她手中,中国的威名被完全丢尽了。


相关推荐:

《周礼》春官宗伯·瞽蒙/司干原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翻译(二十篇)

《司马法》定爵原文及译文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歌谣

国学知识:国学泛指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是相对西学而言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