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国学

国学经典:还记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名句出自哪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义气的项链

还记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名句出自哪里吗?下面是我爱学习网的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我爱学习网!

《爱莲说》原文及翻译

周敦颐(1017.5.5~1073),字茂叔,号濂溪,汉族,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学说是孔子、孟子之后儒学最重要的发展,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深远。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之:的。

可爱:值得怜爱。

者:花。

甚:很,非常。

蕃(fán):多。

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喜爱菊花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称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死后谥靖节),是著名的隐士。陶渊明独爱菊花,常在诗里咏菊,如《饮酒》诗里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向来称为名句

自:自从。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国史补》里说:“京城贵游,尚牡丹……每春暮,车马若狂……种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数万(指钱)者。甚:很,十分。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独:只,仅仅。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无意)

出:长出。

淤(yū)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不蔓(wàn)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益:更加。

清:清芬。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可:可以。

亵玩:玩弄。

亵(xiè):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 ‘‘呀’’,助词

谓:认为。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在封建社会里,有些人不愿意跟统治者同流合污,就隐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随着前面的名词而变化,例如:“有黄鹤楼者”中的者意思就是……建筑

噫(y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菊之爱:对于菊花喜爱。之:语气助词,的。(一说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鲜(xiǎn):少。

闻:听说。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当然(应该)。

宜:当。

众:很多,众多

一词多义

一、鲜

陶后鲜有闻(少)

芳草鲜美(鲜艳)《桃花源记》

二、之

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

出淤泥而不染(联词,无实际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名词“蔓”“枝”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2.香远益清(形容词“远”用作动词“远播”)

翻译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赏析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相关推荐:

《梦溪笔谈》神奇原文及译文

《法华经》卷四·见宝塔品原文

《贞观政要》卷七·崇儒学原文及译文

《孔子家语》弟子行原文及译文

《六韬》豹韬·分险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