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国学

国学经典:亲,还记得那时读过的《李凭箜篌引》吗?如果你没有印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伶俐的大侠

亲,还记得那时读过的《李凭箜篌引》吗?如果你没有印象的话就随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下面是由我爱学习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更多优秀的文章尽在我爱学习网,欢迎大家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凭箜篌引》原文及翻译

作者介绍: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

原文:

wú sī shǔ tóng zhāng gāo qiū ,kōng shān níng yún tuí bú liú 。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jiāng é tí zhú sù nǚ chóu ,lǐ píng zhōng guó dàn kōng hóu 。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kūn shān yù suì fèng huáng jiào ,fú róng qì lù xiāng lán xiào 。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shí èr mén qián róng lěng guāng ,èr shí sān sī dòng zǐ huáng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nǚ wā liàn shí bǔ tiān chù ,shí pò tiān jīng dòu qiū yǔ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mèng rù shén shān jiāo shén yù ,lǎo yú tiào bō shòu jiāo wǔ 。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wú zhì bú mián yǐ guì shù ,lù jiǎo xié fēi shī hán tù 。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字词解释:

1.李凭:当时的梨园艺人,善弹奏箜篌。杨巨源《听李凭箜篌》诗曰:"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花咽娇莺玉嗽泉,名高半在玉筵前。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箜篌引: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箜篌:古代弦乐器。又名空侯、坎侯。形状有多种。据诗中"二十三丝",可知李凭弹的是竖箜篌

2.吴丝蜀桐:吴地之丝,蜀地之桐。此指制作箜篌的材料。张:调好弦,准备调奏。这句说在深秋天气弹奏箜篌

3.空山句:《列子·汤问》:"秦青抚节悲歌,响遏行云"。此言山中的行云因听到李凭弹奏箜篌声而凝定不动了。

4."江娥":一作"湘娥",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素女"也是传说中的神女。《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这句说乐声使江娥、素女都感动了。

5.中国:即国之中央,意谓在京城。

6.昆山:是产玉之地。"玉碎"、"凤凰叫":形容乐声清亮;

7."芙蓉泣"、香兰笑":形容乐声时而低回,时而轻快。

8."十二门":长安城东西南北每一面各三门。这句是说乐声使全城气候变得温馨。

9."二十三丝":《通典》卷一百四十四:"竖箜篌,胡乐也,汉灵帝好之,体曲而长,二十二弦。竖抱于怀中,用两手齐奏,俗谓之擘箜篌。""紫皇":道教称天上最尊的神为"紫皇"。这里用来指皇帝。

10.女娲:《淮南子·览冥训》和《列子·天问》载女娲炼五色石补天故事。

11.石破句:形容乐声忽然高昂激越,如石破天惊般引得天上下起了秋雨。

12.神妪:《搜神记》卷四:"永嘉中,有神现兖州,自称樊道基。有妪号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所谓"神妪",疑用此典。从这句以下写李凭在梦中将他的绝艺教给神仙,惊动了仙界。

13.老鱼跳波:《列子·汤问》:"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

14.吴质:即吴刚。《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寒兔:月兔的传说产生很早,《楚辞·天问》中已提到月中“顾兔”。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对照翻译: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吴丝蜀桐制作的精美箜篌,在深秋里弹奏,灵彻的琴声,使空中的云彩凝垂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湘娥感动泪洒斑竹,素女聆听满怀哀愁。这是乐师李凭,在京城演奏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乐声时而像昆山玉碎,时而像凤凰悠鸣,时而使荷花泫露而泣,时而使香兰含笑开口。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长安城十二门前,消融了寒秋的冷光,二十三弦的清响惊动了九霄之上的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乐声冲上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惊得五色石破,引来秋雨啾啾。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梦幻中进入神山教神妪弹奏乐声使老鱼跃波倾听,瘦蛟翻江跳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月宫里吴刚彻夜不眠倚着桂树,寒露斜飞,打湿了凝神静听的玉兔。

【鉴赏】

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李贺这首诗在众多的描写音乐的唐诗中脱颖而出,获得读者的挚爱,人们将李贺这首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并列为“摹写声音之至文”,这是有道理的。

在描绘李凭箜篌弹奏乐声给人们的感受、描绘乐声艺术效果时,诗人李贺没有按一般的思维轨迹去叙述;而驰骋自己大胆的幻想和丰富的联想,形成神奇变幻、令人应接不暇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乐声。这里试以新诗的形式,把它翻译出来。

吴丝蜀桐制成一精一美的箜篌,奏出的乐声飘荡在睛朗的深秋。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不再飘游;那湘娥把点点泪珠洒满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这高妙的乐声从哪儿传出?那是李凭在国都把箜篌弹奏

像昆仑美玉碰击声声清脆,像凤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嘘饮泣,象兰花迎风开放笑语轻柔。整个长安城的大街小巷,如同沉浸在一片寒光中那样清幽。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天神的心弦也被乐声吸引。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把女娲炼石补天的天幕震颤。好似天被惊震石震破,引出漫天秋雨声湫湫。

夜深沉,乐声把人们带进梦境,梦见李凭把技艺向神女传授;湖里老鱼也奋起在波中跳跃,潭中的瘦蛟龙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深深吸引,彻夜不眠在桂花树下徘徊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儿斜飞寒飕飕!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来写出乐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其中有天空中的白云、湫湫的秋雨,潭中的老鱼、瘦蛟,神话传说中的湘娥、素女,紫皇、神妪,吴刚、玉兔等等。李凭箜篌乐声连没有感觉的静物、无知的动物都为之感动,连高踞仙界的神仙们也被乐声紧扣心弦。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乐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引起丰富的幻想。

想象是奇特的、与众不同的。例如音乐引动鱼鸟,前人也曾写过,《列子》一书说:“瓠巴鼓琴而鸟舞鱼跃。”这种描写还是一种常规的思维轨迹。

然而,李贺却是写“老鱼”写“瘦蛟”,这样的艺术形象就十分奇异了。又如,诗中写到“教神妪”,如按一般思维程式,就会说李凭的技艺高超,是神女所传授的,这样的说法就已经是夸张了,这样的描写很多,不用例举。但李贺却说李凭教善弹箜篌的神女弹奏,这就不同寻常。再如,白居易写乐声“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样描写思维轨迹是一般读者能把握的;但李贺却说乐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之处震破,引出一天秋雨,这样的写法就新颖了。此外,芙蓉哭泣、香兰笑,这样的描写也不一般。我们这里可以看到李贺想象奇异,描绘意象新奇的艺术特色。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幻想、联想,还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跳跃性。这首诗诗人的思维活动时而地下,时而天上;时而动物,时而植物;时而神人,时而天帝。他叙述的脉络没有一定的次序,而是随着诗人想象的流动,想象所至,笔之所至。这样写法,既在内容上使诗的意境内蕴丰富,变幻多样,也在形式上使诗的意境具有一种流动摇曳之美。

神异的美,奇特的美,流动摇曳之美,这就是李贺这首诗具有的艺术美感。

相关推荐:

国学经典:亲,你读过元问好的曲吗?下面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大家

《世说新语》尤悔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道经·第二十四章原文及译文

《大学章句集注》第十一章原文及译文

《江雪》原文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