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实用资料

【佛教文化】佛教“四果”是指哪四果?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虚拟的招牌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则是佛教的主要理念,引导世间万物解脱束缚走上轮回的道路。佛教证悟中也分为小乘的果位与大乘的佛果,佛教四果是哪四果?跟着留学网小编在本期佛教文化中了解一下吧!

佛教文化】佛教四果是指四果

四果指南传佛教的四种果位不同,快者三生,慢者则六十劫方可觉悟证阿罗汉果,证悟的果位有: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罗汉

四果:梵文称为罗汉果。阿罗汉译义有三:一者、杀贼;二者、应供;三者、无生。意思是阿罗汉杀尽了一切烦恼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是应当受人天供养的圣者。由于已断烦恼和证得涅盘果,在修道上已无可修学,故阿罗汉称为无学圣人。

解脱是依智慧,并非依神通,也非依禅定。但是要有一定的定力,智慧才会生起,所以一般上阿罗汉都能够进入初禅,有些阿罗汉没办法进入灭尽定,他们被称为解脱罗汉。阿罗汉断除所有的烦恼,无需再修学,所做已办,故称为无学。在经典中又说阿罗汉不受后有,既是他再也不需要来这世间受果报了。

佛教四果

初果须陀洹:译为入流,意即初入圣人之流;死后七往来。

二果斯陀含:译为一来,意即到此果位者,死后生到天上去做一世天人,再生到我们此世界一次,便不再来欲界受生死了;(如弥勒菩萨就是证得斯陀含果,死后在兜率天做一世天人,下一世成就)

三果阿那含:译为无还,意即到此果位者,不再生于欲界;(证得阿那含果之人,在死的一瞬间彻悟涅盘寂静而达到四果罗汉的境界,因此无还)

四果罗汉译为无生,意即到此果位者,解脱生死,不受后有,为南传佛教的最高果位。(同时也是如来十号之一的“应供”。)

相关推荐:

419讲话解读:【学习进行时】在4月19日召开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

花的简笔画——菊花

广告公司市场部职责

追悼会单位领导致辞

最低生活保障事关困难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