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学习网 52xx.cn我爱学习网菜单按钮
  • 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阅读 > 实用资料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发布时间:2021-02-03 栏目:阅读 投稿:体贴的小伙

中国历史上的治世盛世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时期政治比较清明,有一批贤才活跃在政治舞台上,从而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以下是我爱学习网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用人思想,供您参考,更多资讯请点击(https://www.52xx.cn)查看。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

在用贤致治方面,“贞观之治”留给后人的经验相对更多,因为唐太宗是一位头脑清醒、重视用人、从谏如流、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政治家。

爱惜人才、重视人才

唐太宗说自己做梦都没忘了求贤,此话不虚。他身边已吸引了一大批人才,却仍然批评宰相们不注意抓求贤这一大事。只要一发现人才,他就要迫不及待地把人才拉到自己身边。贞观三年(629年),有一个出身贫苦的平民马周做了中郎将常何的家客。正赶上唐太宗令百官上书论治国得失,常何胸无点墨,提不出什么建议,便让马周代笔。马周替他写了二十余条。唐太宗拿到常何的上书后大吃一惊,因对大臣们的才能了如指掌,他认为常何写不出这样高水平的东西,便追问常何,常何老实承认是马周写的。唐太宗马上要召见马周。在通知马周来见,而马周尚未到达的这段时间里,唐太宗着急得先后四次派人去催促。唐太宗见到马周后,谈得非常投机,当即任命马周为监察御史,以后又升任中书舍人,最后担任了中书令,还代理吏部尚书。唐太宗就是这样求贤若渴的。

知人善任、用人所长

唐太宗周围聚集着一大批在历史上知名的人才,他们有的出身士族,有的出身贫贱;有的自己的老部下,有的则是从敌对势力中归顺过来的,有的还是曾参与谋害自己的东宫旧臣。对于这些人的长处和短处,唐太宗都能了如指掌,并各取所长,量才授职,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有个故事可以说明唐太宗大臣优缺点的掌握情况:贞观十八年(644年)八月的一天,唐太宗对司徒(官名)长孙无忌等人说:“人苦于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你们可以公开说说我的过失。”大臣们回答说:“陛下的文治武功,我们钦佩得不得了,哪有什么过失可以说呢?”唐太宗说:“我本来向你们问我的过失,你们却反过来说奉承话让我高兴。那我就当面说说你们的优缺点,也好让大家相互监督和改正缺点,怎么样?”大家拜谢。唐太宗说:“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事敏捷、对事情有决断能力,在这些方面以往的贤能之人也不过如此;但领兵作战,非其所长。高士廉的学问涉猎古今,心术明白通达,危难面前不变节,当官不结党营私;所缺乏的是提意见不够大胆直言。唐俭言辞辩捷,善于和解众议;但跟随我三十年,却没提过涉及朝政得失的意见。杨师道品行端正和善,自然没有过错;但为人怯懦,关键时刻指望不上……”

唐太宗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对大臣的优缺点直言相告,对优点不夸大,不捧着下属;对缺点不隐瞒,不宠着下属。更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在评论下属时,就像是对朋友的自然之论,完全不同于官方考核,提出的缺点只是希望大臣们“相戒而改之”,并不依此对大臣进行贬降处罚。作为被评论的大臣们,自然受到很大震动:皇帝的话,既对自己的优点充分肯定,又对自己的缺点一针见血;既充满信任,又寄托期待。作为臣子,怎能不对这样的皇帝感激涕零,从心底里感激皇帝自己的信任与宽厚!这正是一个英明皇帝的待贤之道。

爱护忠臣、鼓励谏诤

史书称,唐太宗虚心纳谏,而且鼓励直谏。他对公卿大臣们说:“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借)忠臣。”在太宗面前,提意见不但不受歧视、排挤,而且提得好的还会受重赏,有的被提拔重用,有的被赐予金银绸缎等。在太宗的一贯鼓励下,他的周围先后出现了不少敢于直谏的人,如魏征、王珪、刘洎、岑文本、马周、褚遂良等,其中尤以魏征忠谏的故事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魏征原是李世民之兄李建成属下的官员,他曾经劝说李建成及早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以后又当了皇帝成了唐太宗,他了解魏征的为人和才能,因而不但不杀魏征,而且加以重用。魏征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受到唐太宗的信任,他先后进谏200多件事,大多被唐太宗采纳。

唐太宗的爱才不是装点门面,博一个爱才名声,而是真爱、真用,而且真动感情。魏征去世后,“太宗亲临恸哭”,并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又亲自书写到碑石上。他对旁边的大臣们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一边说一边哭,“泣下久之”,哭了很久才止住。

由于唐太宗的爱才、揽才、用才、护才,因而他的周围逐渐聚拢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为了表彰这些优秀人才的丰功伟绩,以表达“念功之怀”和“旌贤之义”,唐太宗命人在凌烟阁的墙壁上画像旌表开国功臣,还亲自写赞词,书法家褚遂良题阁名,画家阎立本为功臣画像。被画像表彰的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二十四位。

范仲淹曾评论此事,他在《选贤任能论》里说:“张良、陈平之徒,秦失之亡,汉得之兴。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褚(遂良)之徒,隋失之亡,唐得之兴。故曰: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这段话之所以说得好,是因为它道出了一个浅显而深刻、不难于理解而难于实行的大道理,那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用人才”。

相关推荐:

郑万高铁全程818公里,全线预计2022年可建成

拔牙后谨记6点注意事项

电视剧电影里运用晃动的镜头是为什么?

LoL情人节限定皮肤

给小学同学的毕业留言2019